"枯鱼过河泣":干枯的鱼过河的时候不断地哭泣,
# 枯鱼:干枯的鱼。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十八《庄子音义》下引李云:“枯鱼,犹干鱼也。”
"何时悔复及":什么时候后悔才能够来得及?
# 何时悔复及:言追悔不及。
"作书与鲂鱮":写封书信给鲂鱼和鱮鱼,
# 鱮:即鲢鱼。,鲂:鲂鱼,形状与鳊鱼相似而较宽,银灰色,胸部略平,腹部中央隆起。
"相教慎出入":告诫它们出入都要小心谨慎别再大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寓言诗。借枯鱼过河泣告同伴“慎出入”的景象,写出了对人们行动需谨慎避祸的告诫,以及祸难者对亲友的深切关心。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全诗以枯鱼的遭遇和告诫为依托,将对世人在险恶环境中需谨慎自守的人生感悟寄托其中,借鱼的故事暗喻人世危机。拟人:“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鲂鱮”,赋予枯鱼人的情感与行为,让鱼像人一样哭泣、写信劝诫同类,生动展现其祸后的悔恨与对亲友的关切。比喻:“枯鱼过河泣”,以“枯鱼”比喻遭遇祸难的人,用枯鱼的不幸遭遇,形象喻指人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稍不留意便会陷入困境的处境。想象:“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鲂鱮”,突破日常认知,想象干枯的鱼能过河哭泣、写信告诫同类,构建出奇幻的寓言场景,赋予诗歌浪漫色彩。反问:“何时悔复及”,以反问句强调“悔恨再也来不及”,用否定式的疑问语气加重了枯鱼祸后追悔的沉痛,比直白陈述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开篇突兀,奇峻警醒。诗中写道一条枯鱼过河时伤心哭泣,悲叹自己的后悔已来不及。诗中先不说明干枯的鱼为何会过河、会哭泣,又为何而哭、为何悔恨。“何时悔复及”,这是用反诘的语气表示否定,以此加强悲叹的意味,更突出沉痛的心情。先交代结果,再叙述原因,能够凸显结果。诗中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强调悔恨之情,还能避免叙述平铺直叙,让内容更富曲折变化。结尾两句依旧不直接说明枯鱼为何过河、为何哭泣、为何后悔,而是写枯鱼写信给鲂鱼和鱮鱼,而枯鱼过河、哭泣、后悔的缘由却在书信内容中自然流露,构思十分巧妙。诗中用鲂鱼、鱮鱼代表鱼类,它们正是枯鱼的同伴。书信中只有“相教慎出入”五个字,内容却极为丰富。“慎出入”是说无论外出还是归来,都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能粗心大意。首先要尽量少外出;即便迫不得已外出,也要处处留意。这里不仅体现出枯鱼对伙伴们的关心,还透露出枯鱼哭泣、后悔的原因,是因为当初麻痹大意,才被人捕捉,此刻被人带着过河,看到曾经游嬉过的河水,日后却再也无法回到其中,不禁伤心痛哭、悔恨万分。它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诫伙伴,希望它们不要再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既是枯鱼对伙伴的警告,也是对自身的悲悼。
4. 作品点评
此诗全篇都运用比喻手法,想象新奇独特,结构巧妙精致,展现了汉乐府寓言民歌极为活泼的想象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卢仝传》
# 汉人每有此种奇想。
清沈德潜《古诗源》
# 这诗以鱼拟人,似是遭遇祸患者警告伙伴的诗。
不详北京大学原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余冠英《乐府诗选》
# 这鱼是活泼天真的美好生灵,大约因为贪玩或觅食,独自游弋,结果被人一箭射中。它负伤而逃,过河而泣。这种遭遇正可以告诫同类:出入要谨慎。诗人借鱼的遭遇来寓托立身要谨慎的主题;也应有对统治者加以讽喻的用意,提出了统治者如何“矢民”的问题。它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鱼肉人民的不满。
不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松青《〈汉乐府·枯鱼过河泣〉解》
上一篇: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下一篇:汉·佚名《凛凛岁云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