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王":儿子啊,你为赵王,
# 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赵王。
"母为虏":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
# 虏:奴仆。《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终日舂薄暮":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西山,
# 薄:通“迫”。终日舂薄暮指每天舂米直到暮时。,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常与死为伍":常常在死亡边沿徘徊。
"相离三千里":与你相离三千里,
# 三千里:此处为虚指,赵王刘如意的封国位于赵地,与京城长安相隔甚远。
"谁使告女":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实情呢?
# 女:通“汝”,你。
"《汉书》曰":《汉书》记载:
"吕后为皇太后":吕后成为皇太后。
"乃令永巷囚戚夫人":下令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
"髡钳衣赭衣":给她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穿上红褐色的囚衣。
"令舂":让她舂米。
"戚夫人舂且歌曰云云":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
"太后闻之":太后听说了这件事。
"大怒":非常愤怒。
"召赵王杀之":召来赵王并将他杀害。
"遂断夫人手足":随后砍断戚夫人的手脚。
"去眼薰耳":挖去她的眼睛,用烟火熏灼她的耳朵。
"饮暗":给她灌下哑药。
"使居鞠域中":让她住在猪圈里。
"名曰人彘":称她为 “人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女性悲歌。戚夫人通过描述被囚禁期间舂米的劳作艰辛与母子分离的绝望境遇,以“子为王,母为虏”的尖锐对比,抒发了对吕后残暴迫害的悲愤控诉、对赵王如意安危的深切牵挂,以及身处绝境中无力抗争的哀怨绝望。
2. 分段赏析
“子为王,母为虏”。起句以母子境遇的尖锐对比,道尽汉宫争斗的残酷现实。戚夫人曾得刘邦宠爱,其子赵王如意亦因“类我”之评险些取代刘盈太子之位。然刘邦逝后,吕后迅速展开报复:将其髡发穿赭衣,囚禁于永巷舂米。昔日宠妃转瞬沦为罪囚,这一身份的剧烈反转,折射出后宫争宠的冷酷 —— 在皇权面前,恩宠如朝露,失败者的命运往往骤落尘埃,任人宰割。“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紧承前句,勾勒戚夫人的艰辛处境。从日出到日落,她不停劳作舂米,繁重的劳役几乎将人碾碎。汉代囚徒舂米需每日定量完成,双手磨破、腰背佝偻是常态。“常与死为伍”并非虚言:吕后对戚夫人积怨已深,囚禁舂作不过是折磨的开始,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她。这句悲叹,既是对当下苦难的控诉,隐含着对未来命运的绝望,读来令人心惊。最后两句她深感委屈,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却成了别人的奴隶,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这种日子就像在鬼门关前徘徊,可没人能把她的惨状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盼着有人能把她从这无尽的苦海里救出来啊!她只能不停地呼喊、求救,这是她唯一能让人听见的办法。
3. 作品点评
《戚夫人歌》语言直白如话,却字字泣血,让人读来心情沉重。戚夫人以饱含悲怆的笔触,诉说着命运的巨大落差:身为赵王之母,却沦为阶下囚,每日从早到晚被迫舂米,过着与死亡相伴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她的哀怨与绝望,她深知自己处境危险,却无人能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传递讯息。这短短几句,既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呼唤,也是对残酷命运的无奈抗争。戚夫人用诗歌发出呼救,展现出封建宫廷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凉,令人动容。
# 《舂歌》(即《戚夫人歌》)是戚夫人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歌,运用的是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它的动人之处,正在于这是发自后宫之争中孤弱无依、惨遭祸殃的妇人心底的真情,不假掩饰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远念子的酸辛、悲苦、绝望和幽怨。因为是弱者遭祸,故最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因为不假掩饰,语浅而情长,故最能牵动读者的心弦。
现代安徽师大文学院教授潘啸龙《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一篇:汉·司马迁《游侠列传序》
下一篇:汉·佚名《平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