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lí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shàng
líng
měi
měi
xià
jīn
fēng
hán
wèn
cóng
lái
yán
cóng
shuǐ
zhōng
yāng
guì
shù
wéi
jūn
chuán
qīng
wéi
jūn
zuó
lán
wéi
jūn
zhào
huáng
jīn
cuò
jiān
cāng
hǎi
zhī
què
chì
chì
hóng
鸿
bái
yàn
suí
shān
lín
zhà
kāi
zhà
céng
zhī
yuè
míng
quán
zhī
shuǐ
guāng
wèi
wèi
zhī
wéi
chē
lóng
wéi
lǎn
áo
yóu
hǎi
wài
gān
chū
èr
nián
zhī
shēng
tóng
chí
zhōng
xiān
rén
xià
lái
yǐn
yán
shòu
寿
qiān
wàn
suì
jīn
yuè
yuē
hàn
zhāng
yuán
zhōng
yǒu
zōng
miào
shí
liù
jiā
chóng
lái
shàng
líng
èr
wéi
shàng
líng
shí
hòu
hàn
shū
zhì
yuē
zhēng
yuè
shàng
dīng
nán
jiāo
běi
jiāo
míng
táng
gāo
miào
shì
miào
wèi
zhī
gōng
shàng
líng
西
jiù
yǒu
shàng
líng
dōng
zhī
tài
guān
shàng
shí
tài
cháng
yuè
zòu
shí
àn
lüè
yán
shén
xiān
shì
zhī
shí
tóng
fǒu
àn
jīn
yuè
suǒ
fēi
shàng
líng
běn
wén
shān
lín
dài
jiē
shàng
lín
zhī

译文

登上诸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水边的风何其清爽。问仙人从哪里来,仙人回答说他来自水中央。仙人出现时所乘的船极其豪华,桂木造成船,连系船用的绳索都是用青丝做成的。划船的船桨是用木兰做的,有黄金涂饰其间。这时,只见水面上凤凰出现,众鸟随从,出现于山林中。望去只见山林忽开忽合,连日月的光芒也被众鸟所遮蔽。甘甜的泉水,光泽熠熠。我不禁想象神的车盖形似灵芝,驾着龙,绝览天之涯,遨游四海外。甘露二年,铜池中生出芝草。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来饮于此泉中,人们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寿。《古今乐录》记载:汉章帝元和年间。宗庙祭祀中有六首食举乐歌。增加《重来》《上陵》两首,成为《上陵食举》乐组。《后汉书・礼仪志》称:正月第一个丁日。先祭祀南郊。接着依次祭祀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称为“五供”。礼仪结束后。按顺序前往陵墓祭拜。西汉旧制已有上陵之礼。东汉的礼仪。太官进献食物。太常寺掌管的乐队演奏食举乐。考察古辞内容,大致讲述神仙之事。不知是否与食举乐歌的主旨相同。逯钦立(编者)按。《古今乐录》的疑问不正确。此诗题目《上陵》与文中“山林”。大概都是“上林”的误写。

逐句剖析

"上陵何美美":登上诸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

# 上陵何美美:登上上陵但见景色何其美好。美美:壮美貌。

"下津风以寒":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水边的风何其清爽。

# 下津:下津:指从陵上下来到达水边。津:渡口。

"问客从何来":问仙人从哪里来,

# 客:指仙人。

"言从水中央":仙人回答说他来自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仙人出现时所乘的船极其豪华,桂木造成船,

"青丝为君笮":连系船用的绳索都是用青丝做成的。

# 笮:引船的竹索。

"木兰为君棹":划船的船桨是用木兰做的,

# 棹:同“棹”,长桨。,木兰:树木名。

"黄金错其间":有黄金涂饰其间。

# 错:装饰。

"沧海之雀赤翅鸿":这时,只见水面上凤凰出现,

# 鸿:鸿,似雁而大,翼黑褐色,或为白色。此而红色,乃为珍异的祥瑞之物。,雀:神雀。凤凰之属,乃祥瑞之物。,沧海:岛名,神仙所居。

"白雁随":众鸟随从,出现于山林中。

"山林乍开乍合":望去只见山林忽开忽合,

"曾不知日月明":连日月的光芒也被众鸟所遮蔽。

"醴泉之水":甘甜的泉水,

# 醴泉:水泉味甜如甜酒,是一种祥瑞的征兆。

"光泽何蔚蔚":光泽熠熠。

# 蔚蔚:旺盛。

"芝为车":我不禁想象神的车盖形似灵芝,

# 芝:又称灵芝,古以为瑞草,服之可以成仙。

"龙为马":驾着龙,

"览遨游":绝览天之涯,

"四海外":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甘露二年,

# 初二年:即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甘露:汉宣帝年号。

"芝生铜池中":铜池中生出芝草。

# 芝生铜池中:古人以生出芝草为吉祥之兆。

"仙人下来饮":吉祥之兆引得仙人也下来饮于此泉中,

"延寿千万岁":人们喝了此泉的水更是延年益寿。

# 延寿:延长寿命。

"古今乐录曰":《古今乐录》记载:

"汉章帝元和中":汉章帝元和年间。

"有宗庙食举六曲":宗庙祭祀中有六首食举乐歌。

"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增加《重来》《上陵》两首,成为《上陵食举》乐组。

"《后汉书》礼仪志曰":《后汉书・礼仪志》称:

"正月上丁":正月第一个丁日。

"祀南郊":先祭祀南郊。

"次北郊、":接着依次祭祀北郊、

"明堂、":明堂、

"高庙、":高庙、

"世祖庙谓之五供":世祖庙,称为“五供”。

"礼毕":礼仪结束后。

"以次上陵":按顺序前往陵墓祭拜。

"西都旧有上陵":西汉旧制已有上陵之礼。

"东都之仪":东汉的礼仪。

"太官上食":太官进献食物。

"太常乐奏食举":太常寺掌管的乐队演奏食举乐。

"按古辞大略言神仙事":考察古辞内容,大致讲述神仙之事。

"不知与食举曲同否":不知是否与食举乐歌的主旨相同。

"逯案":逯钦立(编者)按。

"古今乐录所疑非也":《古今乐录》的疑问不正确。

"此题上陵与本文山林":此诗题目《上陵》与文中“山林”。

"殆皆上林之误":大概都是“上林”的误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陵》是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首乐府诗,属鼓吹曲辞,作者不详,以首句“上陵何美美”得名。全诗先写登临高陵所见美景,借问答引出仙人降临,描绘其以桂树为船、青丝为缆、木兰为桨、黄金装饰的出行场景,接着铺陈沧海雀、赤翅鸿、白雁等祥瑞之物,又以山林开合、醴泉光泽营造灵异氛围,最后写仙人以芝为车、龙为马遨游四海,结合“甘露二年芝生铜池”的史实,表达延寿千万岁的祝愿。诗中前八句与后四句均为五言,音韵流转,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祥瑞景象与灵异境界交融,既展现汉乐府颂赞祥瑞的主题,又以朗朗上口的语言和浑然一体的结构,体现五言体式的艺术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上陵》是汉《饶歌》中的第八篇,属鼓吹曲辞,时值甘露年间,朝廷频现“凤凰集鲁”“醴泉涌出”等祥瑞,宣帝借“天人感应”强化统治合法性,诏令乐府创制颂诗。这是一篇赞颂祥瑞的乐歌。其所歌咏的本事,是汉宣帝时代一再出现的所谓“祥瑞”。汉人将其视为奇迹,以为乃上天仙人所赐,可以兆应太平、延寿登仙,于是朝廷下诏显扬,乐府收集和创制歌诗进行赞美。此诗即为赞美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先写仙人降临,描写其居处和所乘坐的船只,接着歌颂纷至沓来的祥瑞之物,最后转入亦实亦幻的境界,显示出一种灵异气氛,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陵何美美”,叹上林树木的蓊郁繁美;“下津风以寒”,叙苑中水津的凉风澹荡。次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林木幽幽,风急天冷的环境下,衣袂飘飘的仙客突然现身,不能不令人惊异。

3. 分段赏析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两句以对比手法开启全诗格局。“美美”叠词强调陵上景致的繁茂丰美,与“风以寒”的下津形成冷热视觉反差,既点出空间转换,又暗示仙境与现实的界限。林木葱郁与凉风肃然共同营造出清奇之境,为仙人出场铺垫超自然的氛围。“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运用问答体凸显神秘感。“水中央”既是地理空间的虚指——暗合《诗经·蒹葭》中伊人所在的缥缈意象,又隐射汉代神仙思想中蓬莱、方丈等海上仙山的方位想象。仙客淡然应答的姿态,将超现实的降临转化为日常对话,形成奇幻与真实的张力。“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四句通过器物铺陈构建仙界图景。桂木、木兰象征高洁,青丝、黄金则彰显世俗富贵,这种矛盾意象的并置,折射出汉人对神仙生活的特殊认知——既追求超凡脱俗,又无法割舍尘世荣华。黄金镶嵌的细节更暗示祥瑞与皇权的共生关系。“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以动态描写展现祥瑞奇观。“乍开乍合”的林木与遮蔽日月的鸟群形成空间折叠效果,既呼应《汉书》所载宣帝时“神雀数集”的史实,又以视觉冲击强化天人感应的神圣叙事。白雁随行的队列式描写,暗含对汉室威仪的歌颂。“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将自然现象神圣化。醴泉在《礼记》中本为“天降甘露”,此处以“蔚蔚”形容水光充盈,既符合《瑞应图》“醴泉者,水之精也”的祥瑞定义,又以液态光泽呼应前文禽鸟的羽翼辉光,构成多维度的神圣光谱。“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采用神话符号完成空间跃迁。芝车源自宣帝时铜池生金芝的记载(《汉书·宣帝纪》),龙马化用《周易·乾卦》“时乘六龙”意象,两者组合既落实于现实祥瑞,又突破物理界限,使仙人行迹从苑囿升维至四海之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两句以史笔作结,将幻想锚定于具体时空。甘露二年(前52年)的纪年标记,铜池(宫殿檐下承水槽)的实物指涉,将超验叙事拉回现实政治框架,完成从神话想象到帝国颂歌的终极转换。全诗通过虚实交织的笔法,构建出汉代特有的“神圣地理学”:既以五言、三言杂糅的句式形成音韵跳跃(如“乍开乍合”句四三节奏陡变),又借金芝、醴泉等符号串联起人间与仙界的通道。这种文学表达,本质是汉帝国“天人感应”意识形态的诗性呈现。

4. 作品点评

《上陵》是汉《饶歌》中的第八篇,唱叹仙人降赐祥瑞的奇迹的乐歌。此诗前八句、后四句均为五言,音韵流转、朗朗上口,时断时续、浑然一体,甚得五言体式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饶歌·上陵》一篇尤奇丽,微觉断续。后半类《郊祀歌》,前半类东京乐府。盖《羽林郎》《陌上桑》之祖也。

明胡应麟《诗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张衡《同声歌》

下一篇:汉·佚名《燕赵多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