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木萋萋":秋天的树木长得茂盛,
"其叶萎黄":叶子却已枯黄。
"有鸟处山":有一只鸟儿栖息在山间,
# 处山:一作爰止。
"集于苞桑":停在丛生的桑树上。
# 苞桑:丛生的桑树。
"养育毛羽":养育出丰满的羽毛,
"形容生光":身形容貌焕发光彩。
# 形容:形体和容貌。
"既得升云":既能展翅飞翔,
# 升:一作行。
"上游曲房":却误入曲折的宫房。
# 曲房:皇宫内室。
"离宫绝旷":深宫空旷孤寂,
"身体摧藏":身心备受摧折。
# 摧藏:摧杀。
"志念抑沉":志向意念消沉,
# 抑:一作没。
"不得颉颃":无法与燕雀齐飞。
# 颉颃: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虽得委食":虽得匹配婚姻,
# 食:一作禽。,委:堆。
"心有徊徨":心中仍彷徨不安。
# 徨:一作惶。
"我独伊何":为何独我如此,
"来往变常":命运变迁无常。
# 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翩翩之燕":轻盈的燕子,
"远集西羌":远飞到西羌之地。
# 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高山峨峨":高山巍峨耸立,
# 峨峨:高大的样子。
"河水泱泱":河水浩浩荡荡。
# 泱泱:水深广貌。
"父兮母兮":父亲啊母亲,
"道里悠长":前路险阻漫长。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忧心恻伤":心中充满悲伤。
"王昭君者":王昭君。
"齐国王穰女也":是齐国一个叫王穰的人的女儿。
"昭君年十七时":昭君十七岁的时候。
"颜色皎洁":容貌光彩洁白。
"闻于国中":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传闻。
"穰见昭君端正闲丽":穰看到昭君姿态端庄、娴静美丽。
"未尝窥看门户":从不曾随便窥视门外。
"以其有异于人":因为他与别人不同。
"求之皆不与":即使有很多人求婚,王穰都不答应。
"献于孝元帝":把她献给了汉元帝。
"以地远既不幸纳":因为昭君家乡地处偏远,汉元帝没有宠幸她并正式纳为妃嫔。
"叨备后宫":勉强充数,成为后宫中的一员。
"积五六年":这样过了五六年。
"昭君心有怨旷":昭君心中充满了幽怨和孤独。
"伪不饰其形容":故意不修饰自己的容貌。
"元帝每历后宫":元帝每次巡幸后宫。
"疏略不过其处":都没有到她所在的地方看望她。
"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后来,匈奴单于派遣使者来汉朝朝贺。
"元帝陈设倡乐":元帝摆设歌舞音乐举行宴会。
"乃令后宫妆出":并命令后宫嫔妃梳妆打扮后前来。
"昭君怨恚日久":昭君心中怨恨已久。
"不得侍列":得不到侍奉皇帝的机会。
"乃更修饰":于是重新梳妆打扮。
"善妆盛服":精心化妆,穿上华美的服饰。
"形容光辉而出":容光焕发地走了出来。
"俱列坐":一起排列坐下。
"元帝谓使者曰":元帝对匈奴使者说:
"单于何所愿乐":单于希望得到什么快乐。
"对曰":回答说:
"珍奇怪物":奇珍异宝。
"皆悉自备":我们都已准备齐全。
"惟妇人丑陋":只是匈奴的女子容貌丑陋。
"不如中国":比不上中原的美女。
"帝乃问后宫":元帝于是问后宫嫔妃。
"欲一女赐单于":想要赐一名女子给单于。
"谁能行者起":谁愿意去的就站起来。
"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于是昭君感慨地越过坐席,上前说道:
"妾幸得备在后宫":我有幸被选入后宫。
"粗丑卑陋":只是粗陋丑陋。
"不合陛下之心":不合陛下心意。
"诚愿得行":我真心希望能前往匈奴。
"时单于使者在旁":当时匈奴使者就在旁边。
"帝大惊悔之":元帝大为震惊,后悔不已。
"不得复止":但已经无法阻止。
"良久太息曰":过了很久,元帝叹息道:
"朕已误矣":我已经做错了。
"遂以与之":于是就把昭君赐给了单于。
"昭君至匈奴":昭君到达匈奴后。
"单于大悦":单于非常高兴。
"以为汉与我厚":认为汉朝对自己很优待。
"纵酒作乐":于是大摆酒宴、尽情享乐。
"遣使者报汉":派遣使者回报汉朝。
"送白璧一双、":送去白璧一双、
"骏马十匹、":骏马十匹、
"胡地珠宝之类":以及匈奴地区的珠宝等礼物。
"昭君恨帝始不见遇":昭君怨恨元帝起初没有赏识自己。
"心思不乐":心中郁郁寡欢。
"心念乡土":思念家乡。
"乃作怨旷思惟歌曰云云":于是作了一首《怨旷思惟歌》,内容如下。
"昭君有子曰世违":昭君有一个儿子叫世违。
"单于死":单于死后。
"子世违继立":儿子世违继位。
"凡为胡者":凡是匈奴的习俗。
"父死妻母":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
"昭君问世违曰":昭君问世违:
"汝为汉也":你是倾向汉朝。
"为胡也":还是倾向匈奴。
"世违曰":世违说:
"欲为胡耳":我倾向于匈奴。
"昭君乃吞药自杀":昭君于是服毒自杀。
"单于举葬之":新单于为她举行了葬礼。
"胡中多白草":匈奴地区多生长白色的草。
"而此冢独青":而昭君的坟墓上的草却唯独保持青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诗。介绍了王昭君从入宫到远嫁匈奴的经历,描绘了秋日衰木、山鸟、离宫、远塞等景象,体现了深宫女子的孤独压抑及远嫁他乡的悲苦,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哀怨。
2. 写作手法
重章叠句:“秋木萋萋,其叶萎黄”“高山峨峨,河水泱泱”。“萋萋”“峨峨”“泱泱”等叠字贯穿各章,既摹写自然景物的形态,又通过语音的重复强化诗歌的节奏感。这种叠字与章节复沓的结合,使全诗在回环往复中营造出如泣如诉的抒情效果,符合汉代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叠字:诗中“父兮母兮”等叠词的使用,模仿幼鸟啼鸣的口吻,既符合四言古风的语言特色,又以直白如口语的句式,将内心的悲怨与思念自然流露,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比拟:拟物,“养羽毛羽,形容生光”写鸟儿羽翼丰满、容光焕发,喻指入宫前的青春美好;“既得行云,上游曲房”以鸟儿误入华屋,喻指入选汉宫的命运转折,暗示看似荣耀实则禁锢的宫廷生活。对比:“有鸟处山,集于苞桑”(鸟儿在山中桑林自由栖息)与“离宫绝旷,身体摧藏”(深宫空寂,身心受摧)对比。前句以山鸟群集桑林的欢快自由,对比后句汉宫的空寂压抑,突出诗人从自由村居到禁锢宫廷的命运转折,以自然之生机反衬宫廷之死寂。
3. 分段赏析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开篇描绘秋日树木萧瑟衰败之景,“萋萋”状草木凋零杂乱,“萎黄”点明叶片枯黄之态,借秋木衰败奠定全诗哀伤基调,暗喻自身命运的凄凉。有鸟处山,集于苞桑:以鸟自比,言鸟儿停栖于丛生桑树之上,“苞桑”喻指安稳之所,暗示自己入宫前的平静生活,与后文命运转折形成对照。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描绘鸟儿精心养护羽毛,使其焕发光彩,实则隐喻自己在宫中精心装扮,渴望获得赏识,展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既得升云,获幸帷房:“升云”象征获得机遇,“帷房”代指帝王居所,此句写自己得幸入宫,看似荣耀,却为后文的哀怨埋下伏笔。离宫绝旷,身体摧藏:描述宫廷空旷孤寂,“离宫”突出宫廷的冷清,“绝旷”强调空间的空荡,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中备受煎熬,尽显深宫生活的苦闷。志念抑沉,不得颉颃:抒发内心志向被压抑,无法自由舒展,如同鸟儿不能随意颉颃高飞,深刻表达在宫中失去自由、理想破灭的痛苦。虽得喂食,心有徊徨:即便物质生活无忧,却内心彷徨不安,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反差,进一步凸显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我独伊何,改往变常:发出疑问,为何独独自己命运改变,背离了往日生活常态,表现出对命运无常的困惑与无奈。翩翩之燕,远集西羌:以“翩翩之燕”喻指自己远嫁匈奴,“西羌”点明远嫁之地,形象展现命运的转折,充满飘零之感。高山峨峨,河水泱泱:描绘路途之中高山巍峨、河水浩荡之景,借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反衬自己离乡之远,烘托内心的孤独无助。父兮母兮,道里悠长:直接呼唤父母,哭诉与父母相隔路途遥远,难以相见,直白地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呜呼哀哉,忧心恻伤:以悲叹作结,“呜呼哀哉”强化哀伤之情,“忧心恻伤”直抒胸臆,将内心的悲痛与伤感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诗,皆以偶句押韵,韵脚落于句末,始终保持同一韵部。诗中“黄、桑、光、房、藏、颃、徨。常、羌、泱、长、伤”诸韵脚,均隶属于阳部。
上一篇:汉·嵇康《四言诗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汉·佚名《古绝句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