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流水":清浅微扬的流水。
"沦胥而逝":前仆后继随波而逝。
"泛泛柏舟":漂荡着柏木做的船。
"载浮载滞":时而前行时而停滞。
"微啸清风":迎着轻声长啸的清风。
"鼓楫容裔":划着船随风翩然而行。
"放棹投竿":坐在船上来垂钓。
"优游卒岁":悠闲安乐地度过岁月。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首句“淡淡流水,沦胥而逝”以“淡淡”状水波之平缓,暗含时光如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感,“沦胥”既指水流相逐消逝的自然现象,亦隐喻生命在时空中的无常迁化。次句“泛泛柏舟,载浮载滞”中,“泛泛”呼应前文流水之态,柏舟的漂浮不定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的起伏,与《诗经·柏舟》的忧患意识形成微妙对话。第三句“微啸清风,鼓楫容裔”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构建,“微啸”显文人雅趣,“容裔”状舟行从容,将自然风物转化为精神自由的载体,暗合庄子“虚舟应物”的哲学意蕴。末句“放棹投竿,优游卒岁”以渔父形象收束全篇,既是对《楚辞·渔父》的化用,更是嵇康“越名教任自然”思想的诗化表达——弃仕途如弃钓竿,在山水间实现精神超脱。
上一篇:汉·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
下一篇:汉·王昭君《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