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ué
shǒu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gǎo
zhēn
jīn
zài
shān
shàng
yǒu
shān
dāng
dāo
tóu
jìng
fēi
shàng
tiān
èr
qiū
yún
yīn
jiāng
shuǐ
qīng
qiě
shēn
yòng
tōng
yīn
xìn
lián
huā
dài
mào
zān
sān
cóng
cháng
fēng
gēn
jīng
duàn
jué
qíng
shàng
yǒu
qíng
ān
bié
nán
shān
guì
shù
shàng
yǒu
shuāng
yuān
yāng
qiān
nián
cháng
jiāo
jǐng
huān
ài
xiāng
wàng

译文

夫君如今在何方?层叠山峰似切断的思念。何时才能归家?破镜般的圆月终将圆满。日暮秋云阴沉,江水清澈幽深。如何传递思念?赠你莲花玳瑁簪(以簪寄情)。菟丝随风摇曳,根茎紧密相连。无情草木尚不分离,有情之人怎能分别?南山一株桂树,栖着双宿鸳鸯。千年相依不离,恩爱永不相忘。

逐句剖析

"藁砧今何在":夫君如今在何方?

# 今何在:一说“在何许”。,藁砧:原是农村常用的铡草工具,为古代妇女称丈夫的隐语。藁:指稻草。砧:指垫在下面的砧板。

"山上复有山":层叠山峰似切断的思念。

"何当大刀头":何时才能归家?

# 刀头:“还”的隐语,还归。,何当:就是何时的意思。

"破镜飞上天":破镜般的圆月终将圆满。

# 破镜:比喻残月,这里是说丈夫半个月就回来。

"日暮秋云阴":日暮秋云阴沉,

"江水清且深":江水清澈幽深。

"何用通音信":如何传递思念?

# 何用:用何,用什么。

"莲花玳瑁簪":赠你莲花玳瑁簪(以簪寄情)。

"菟丝从长风":菟丝随风摇曳,

"根茎无断绝":根茎紧密相连。

"无情尚不离":无情草木尚不分离,

"有情安可别":有情之人怎能分别?

"南山一桂树":南山一株桂树,

# 一桂树:一作一树桂;一棵桂树。

"上有双鸳鸯":栖着双宿鸳鸯。

"千年长交颈":千年相依不离,

"欢爱不相忘":恩爱永不相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绝句四首》创作于汉代,作者不详。最早收录于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卷十。其一以隐语构成谜面,“藁砧”隐“夫”,“山上复有山”为“出”字,“大刀头”谐“还”,“破镜”喻月半,暗含“夫出月半还”的期盼,含蓄表达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其二通过秋日暮色、江水深沉的景象,刻画女子孤独等待的惆怅,末句以“莲花玳瑁簪”为信物,凸显无法传递情意的无奈。其三以菟丝(寄生植物)根茎相连的自然特性,比喻有情之人不可分离,强调情感的永恒与执着。其四借鸳鸯“千年交颈”的意象,象征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反衬人世离别的悲凉。全诗语句晓畅、通俗,以桂和鸳鸯取喻,亦为民歌中所习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古绝句四首》​​是汉代佚名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四章。全诗围绕​​思妇怀人​​主题展开,通过自然意象与隐喻双关的巧妙运用,抒写战争背景下女子对征夫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及对忠贞爱情的坚守。

2. 写作手法

双关:“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全诗四句均隐含双关,通过谐音、字谜、意象隐喻传递深层含义:“藁砧”古代行刑用的稻草垫板(藁)和砧板。也指行刑时用“鈇”(斧头)置于砧上,“鈇”谐音“夫”,暗指“丈夫”。以隐语替代直白表述,含蓄表达“夫君在何处”的追问。“山上复有山”表面义:山叠着山。双关义:汉字谜面,拆解为“出”字(山+山=出),暗示丈夫“已外出”。“大刀头”原意是刀剑的头部。因刀头有环,“环”谐音“还”(归还),暗问“何时能还”。“破镜”表面义:破碎的镜子。双关义:古镜圆形,破则成半,喻“半月”;“飞上天”指月升,合指“月半时归来”。设问:“何当大刀头”表面疑问:​​“何时才能等到刀头(归期)?”通过“大刀头”暗含“何时归”的答案,汉代军中以“刀环”代指“还”(环与“还”同音),以问代答,强化期盼之情。触景生情:“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诗句通过描绘立秋后阴沉浓郁的秋景,清幽江水和厚重秋云,烘托出女子的相思之情。景物描写不仅点明时间与节令,还以北雁南飞、草木渐衰等细节渲染凝重气氛,使秋景与秋思交融,为全诗感情的展开奠定基础。象征:“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借描绘欢爱的双鸳鸯,以常青的桂象征永恒不衰的爱情。诗人表达了信誓旦旦、愿恩情千年不相忘的深情。夸张:“千年长交颈”其中,“千年”采用的是夸张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鸳鸯相依相爱的情态。人类寿命尚难达到千年,更不必说禽鸟!然而,正是这种夸张让诗歌的意境得以升华。比喻:“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鸳鸯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因其独特的习性而备受人们喜爱。在自然界中,鸳鸯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雄鸟与雌鸟形影不离,共同栖息于湖泊、河流或池塘边。这种忠贞的伴侣关系使鸳鸯成为爱情和婚姻的美好象征,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鸳鸯比喻恩爱夫妻,以此表达对理想感情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3. 分段赏析

其一描写妻子期盼在外服役的丈夫早日回家。全诗以隐语形式表达情感。首句询问丈夫身在何处,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关怀。次句的回答却显得模糊遥远。重重山峦阻隔,相见似乎遥不可及。最后两句通过思妇的自问自答,为诗增添了转折之意。“何当大刀头”其中“何当”意为“何时”。古代刀头常配有环,因此“大刀头”以刀头借指环,而“环”与“还”谐音,实际上是在表达归还之意。此句可理解为:丈夫何时才能归来?第四句“破镜飞上天。”这里的“破镜”指的是弦月,字面意思是弦月升上天空,实际上这是对丈夫归期的回答:在弦月升起之时。称丈夫半月后定会归来,语气中透着坚定自信。此诗巧妙运用双关隐语手法,风格含蓄且不乏风趣。同时,采用设问的方式,使全诗更添明快与轻松之感。其二“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点出了时间、节令和场景。夕阳渐渐西沉,黛色的秋云弥漫了整个天空,大地也随之略显昏暗。立秋之后,清澈的江水更添几分幽深与静谧。这两句诗描绘的正是女子眼中的景象。一个“阴”字,一个“深”字,更增添了凝重的氛围。女子因景生情,浓密的秋云、清澈而深邃的江水,无一不是女子相思之情的凝聚。这两句诗,描绘的是秋日之景,抒发的是秋日之思,虽看似平淡,却不可小觑,全诗的情感正是由此引发而来。“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用什么来向远方的情郎传达我心中的相思之情呢?便是这以玳瑁制成的莲花簪。玳瑁之簪本为珍稀之物,而莲花更是自古以来忠贞纯洁的象征——它出于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清香远播,清雅脱俗。以如此珍贵且神圣的礼物,传递一份美好而圣洁的情感。此诗并未直接倾诉女子的心绪,而是借莲花簪作为象征,巧妙地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深情,将真挚的相思之意表达得含蓄婉转,意味深长。其三描写思妇对有情人分离的怨恨。开篇两句提及菟丝。菟丝随风生长,根茎完好,毫无断绝之态。此处描绘别具深意。菟丝攀藤而生,需依附他物,以此比喻女子对男子的依赖。第三、四句点明寓意:无情的菟丝尚且不分离,有情之人又怎能忍心相离呢?夫婿远游在外,思妇的思念之情被外界无情之物——菟丝所触动;以无情之物反衬有情人内心的愁苦,令人感慨万分。其四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欢爱的双鸳鸯,表达了诗人对信誓旦旦、恩情千年不相忘的深情寄托。首句提及南山与桂,以常青的桂象征永不褪色的爱情。次句引入鸳鸯,因其雌雄相伴不离,常被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千年”一句夸张地描绘了鸳鸯之间深厚的情感状态。末句则点明了歌颂坚贞爱情的主题。全诗语言流畅易懂,以桂树和鸳鸯为喻,这种手法在民歌中也颇为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王昭君《怨词》

下一篇:汉·司马迁《秦楚之际月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