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g
lín
láo
gěng
yǎn

朝代:汉作者:刘歆浏览量:2
chē
jià
zhì
lín
láo
jūn
qún
chén
huì
wèi
yǎn
yuē
:“
:“
hán
xìn
xià
kāi
jīn
jiāng
jūn
gōng
zhù
ē
jiē
zhī
西
jiè
gōng
xiāng
fāng
ér
hán
xìn
xiáng
jiāng
jūn
qíng
gōng
nǎi
nán
xìn
yòu
tián
héng
pēng
shēng
tián
héng
xiáng
gāo
zhào
wèi
wèi
tīng
wéi
chóu
zhāng
qián
shā
lóng
ruò
lái
guī
mìng
dāng
zhào
shì
yuàn
yòu
shì
yóu
xiāng
lèi
jiāng
jūn
qián
zài
nán
yáng
jiàn
cháng
wéi
luò
luò
nán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
。”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逐句剖析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

# 临淄:县者。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西北。,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代指皇帝。这里指汉光武帝刘秀。

"群臣大会":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

"帝谓弇曰":光武帝对耿弇说:“

"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

# 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平定临淄。历下:今山东历城区。

"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

# 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区。光武帝建城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耿弇攻临淄。这时光武帝车驾到临淄,亲自劳军。

"此皆齐之西界":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

# 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功足相方":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

"而韩信袭击已降":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

# 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

"将军独拔勍敌":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

# 勍敌:即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

"又田横烹郦生":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

# 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及田横降":等到田横投降,

"高帝诏卫尉":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

# 卫尉:官名。即郦商,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刘邦曾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不听为仇":不许他与田横结仇。

"张步前亦杀伏隆":张步也曾杀过伏隆,

# 张步前亦杀伏隆: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若步来归命":如果张步前来归降,

"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

"又事尤相类也":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

"将军前在南阳":将军从前在南阳时,

# 将军前在南阳: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自请北收上谷兵,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东攻张步,平定齐地。当时,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建此大策":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

"常以为落落难合":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

"有志者事竟成也":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是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历史谈话片段,全文以精短篇幅展现帝王论功行赏的政治智慧。文中先以淮阴侯韩信破历下的功绩为衬托,通过对比“袭击已降”与“独拔勍敌”的作战差异,凸显耿弇攻克祝阿的战功更为艰巨,继而以“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名句激励其斗志,将个人功绩升华为意志哲学。作者以史实与现实相勾连的手法评人论事,借汉高祖赦免田横旧怨类比当下对张步的招抚政策,既宣示宽仁政略又瓦解敌军,谈话中“有志者事竟成”一句堪称画龙点睛,至今仍为激励世人克服困难的精神箴言,全文兼具历史文献价值与文学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文是对东汉光武帝刘秀言行的历史记录,出自《后汉书》等史书编纂者之手,旨在展现东汉初年平定割据的政治军事策略。公元29年,刘秀为巩固政权派耿弇讨伐割据青州的张步,耿弇智勇双全,先后攻克祝阿、临淄等要地,即便“飞矢中股”仍坚持指挥,大败敌军主力。刘秀亲赴临淄劳军,在群臣集会上,他以韩信破历下类比耿弇攻祝阿以肯定其战功,又借汉高祖赦免田横旧怨的典故宣布对张步的招抚政策,既激励将士又瓦解敌军。这番谈话源于刘秀目睹耿弇从南阳献策时“落落难合”的战略构想,到实战中以智勇“独拔勍敌”、平定齐地的全过程,“有志者事竟成”高度认可其功绩与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段写帝王论功行赏、宣示政策题材的文章,借光武帝亲临临淄慰劳军队,于群臣集会时褒奖耿弇战功、阐述招降政策的景象,写出了光武帝对功臣耿弇军事才能的高度肯定与赏识。

2. 写作手法

对比:以韩信破历下与耿弇攻祝阿对比,二者虽均于齐之西界建功,但韩信胜在“袭击已降”,耿弇却是“独拔勍敌”,以作战难度凸显耿弇功绩更甚;以汉高祖赦免田横杀害郦生之怨的历史典故,对比当下对张步的招抚政策,借古喻今宣示宽仁态度,瓦解敌军;再以光武帝对耿弇南阳献策从“落落难合”的疑虑到“有志者事竟成”的认可,展现其战略眼光与坚韧意志,多重对比既肯定功臣,又昭示治国方略。衬托:以韩信“袭击已降”反衬耿弇“独拔勍敌”的艰难与卓越,突出其军事才能更胜一筹;借汉高祖赦免杀臣仇人田横,衬托光武帝对仇敌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既展现其明君风范,又暗含瓦解敌军的政治智慧;同时,以光武帝曾对耿弇战略的疑虑,反衬其远见卓识与坚韧不拔,凸显“有志者事竟成”的可贵品质,使耿弇的功绩与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3. 分段赏析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此句以白描手法开篇,“车驾”二字点明光武帝刘秀的帝王身份,“至临淄”交代行程终点,这座曾为齐国都城的重镇在东汉初年仍是战略要冲,其行踪本身便蕴含对军事局势的高度重视。“自劳军”三字尤见深意:帝王亲赴前线慰问将士,打破了常规的宫廷理政模式,既彰显对耿弇所率军队的倚重,亦有振奋军心之效。“群臣大会”则勾勒出朝堂与军前交融的场景,文臣武将齐聚一堂,为后续的论功封赏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光武帝的话语以时空对照破题,将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与眼前的耿弇并置。“破历下”与“攻祝阿”看似简单的战绩陈述,实则暗藏历下(今济南)与祝阿(今济南西部)同处齐地西界,皆为控扼中原与山东的咽喉要地,这种地理位置的重合,让两代名将的功绩形成对照。“开基”与“发迹”的用词亦见考究:前者指韩信为刘邦奠定帝业之基,后者言耿弇借祝阿之战崭露头角,既肯定耿弇功绩的战略意义,又以“功足相方”的判断,将其提升至与开国元勋等同的高度,为后续评价埋下伏笔。“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笔锋陡然转折,以作战性质的差异深化评价。“袭击已降”四字揭示韩信破齐时的特殊背景:彼时历下守将已暗中归降,其胜利更多倚仗奇袭而非硬战;“独拔勍敌”则直击耿弇此战的艰难:祝阿守敌为张步麾下劲旅,兵精城固,耿弇需以正面攻坚破城。“独”字凸显其孤军奋战的勇毅,“勍敌”二字则强调对手的强悍。通过“已降”与“勍敌”的虚实对比、“袭击”与“独拔”的战术反差,光武帝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出“其功乃难于信”的结论:耿弇不仅功绩相当,更在作战难度上超越前人。“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光武帝以历史类比展开政治宣示,先回溯汉高祖刘邦的典故:田横曾烹杀汉使郦生,降汉后刘邦却下诏禁止郦生之弟郦商(时任卫尉)寻仇,展现开国君主的宽宏气度。继而联系现实:张步此前杀害东汉使者伏隆,若其归降,自己亦将效仿高祖,命大司徒伏湛(伏隆之父)释怨。“又事尤相类也”的结语,将两件跨越两百年的事件并置,既强化当下政策的合理性,亦通过“诏卫尉”与“诏大司徒”的制度呼应,展现东汉政权对西汉治国传统的继承。此举表面是陈述政策,实则暗含分化敌军的政治智慧。“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光武帝回溯耿弇早年在南阳提出的战略构想。“落落难合”四字颇为传神,既坦诚自己当初对这一计划的疑虑:认为其过于宏大而难以实现,亦反衬出耿弇的远见卓识与坚持精神。“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名句在此处水到渠成:既是对耿弇实现战略目标的最高褒奖,亦将个人奋斗与历史规律相结合。“也”字的语气词运用,更添君臣相知的温情。整段文字以光武帝的谈话为叙事主线,在表达上,既善用“昔/今”“袭击/独拔”等对比手法增强说服力,又借历史典故赋予现实决策以厚重感。字里行间可见帝王对功臣的赏识、对政局的掌控。

4. 作品点评

文章虽仅百余字,却巧妙援引历史事实佐证观点。光武帝先是将耿弇的功绩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提并论,更明确指出耿弇攻克祝阿的难度甚于韩信攻破历下,以此高度赞扬耿弇的卓越战功。随后,光武帝再次引述史实,强调若张步选择投降,自己会赦免其罪,此举意在从心理层面瓦解敌军,削弱对方抵抗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司马迁《外戚世家序》

下一篇: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