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shǒu
shī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gǒu
fèi
xuān
xuān
yǒu
lái
zài
mén
chū
mén
yìng
qián
qióng
qǐng
fǎn
jiàn
yóu
xuán
jiā
zhōng
jiā
zhōng
wéi
wǎng
cóng
lín
dài
lín
rén
yán
kuì
qián
qián
nán
lìng
qiáo
cuì

译文

门外的狗叫声为什么大而杂?原来是有官吏急凶凶来到了我家门。我不敢怠慢,急忙披衣出门应酬官吏,他是郡府来的官吏,命令我把应纳的钱快快缴上。我不断乞求:家里无钱粮,能否宽限几日,怎想官吏发怒,反而逼迫的更加凶狂。我没有办法,只好转身回到家中,东寻西觅,但钱粮终无所获,实在无法可想。想一想只好去邻家借贷,谁想邻家告诉我:他自己也是一贫如洗。钱钱钱呀,怎么如此难得,让我只有憔悴心伤。

逐句剖析

"狗吠何喧喧":门外的狗叫声为什么大而杂?

# 喧喧:大且杂。,吠:叫声。

"有吏来在门":原来是有官吏急凶凶来到了我家门。

"披衣出门应":我不敢怠慢,急忙披衣出门应酬官吏,

"府记欲得钱":他是郡府来的官吏,命令我把应纳的钱快快缴上。

# 府记:官府的教令。

"语穷乞请期":我不断乞求:家里无钱粮,能否宽限几日,

# 请期:请另定交款日期。

"吏怒反见尤":怎想官吏发怒,反而逼迫的更加凶狂。

# 见尤:认为有过,加以谴责。

"旋步顾家中":我没有办法,只好转身回到家中,

# 顾:回头看。,旋步:转身走。

"家中无可为":东寻西觅,但钱粮终无所获,实在无法可想。

"思往从邻贷":想一想只好去邻家借贷,

# 贷:借贷。,往从:去向。

"邻人言已匮":谁想邻家告诉我:他自己也是一贫如洗。

# 已匮:言钱已用完。匮:用完。

"钱钱何难得":钱钱钱呀,怎么如此难得,

# 何:如此。

"令我独憔悴":让我只有憔悴心伤。

# 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刺巴郡守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首四句写犬吠中官吏上门催钱,百姓披衣应接,官府催逼之急迫与百姓之被动尽显。中四句述百姓乞请延期遭官吏怒斥,家中无物可抵,向邻借贷亦无果,层层递进见底层困境。末两句慨叹钱难赚、人憔悴,直抒赋税重压下百姓的无奈悲苦。诗中采用白描手法,点面结合,以朴实笔墨铺写逼租逼税情形。客观反映了巴郡守横征暴敛的凶残,以及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怨愤,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具有现实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刺巴郡守诗》的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巴志》。该志书中提到,在孝桓帝时期,有一位来自河南、名叫李盛(字仲和)的人担任巴郡守一职,此人贪财好利,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当地百姓因而作此诗进行讽刺。后来,选编诗歌的人常常引用这段文字作为这首诗的序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刺现实的诗。诗中描绘了官吏上门催钱的场景,展现主人公乞请遭怒、家中无物、邻人匮乏的困境。以白描手法揭露巴郡守贪财重赋的行径,反映劳动人民的贫困怨愤,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

2. 写作手法

对比:“语穷乞请”的主人与“怒反见尤”的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官民矛盾的尖锐,展现底层百姓求告无门、官吏凶蛮冷酷的状态。点面结合:以主人“家中无可为”的“点”,及邻人“言已匮”的“面”相结合,由个体贫困辐射群体困境,使主题更具典型性与普遍性,拓宽作品现实广度。白描:如“狗吠”“吏来”直陈紧张画面,“披衣”“欲得钱”简笔勾勒主人惶恐与官吏目的;“旋步顾家中”“邻人言已匮”以直白动作、对话展现无物可抵、借贷无门的困境。全诗凭质朴叙述推进,于平淡中见尖锐矛盾,真实呈现底层苦难,极具现实批判力量。

3. 分段赏析

首句“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以狗吠声起笔,“何喧喧”既写出狗吠声的喧闹杂乱,又通过声音的渲染暗示出悍吏如突然袭击般的凶暴态势,猛然营造出紧张逼仄的氛围,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般扯开逼租逼税的悲剧序幕。“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披衣”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主人面对吏来不敢怠慢、急匆匆应酬的情状;“欲得钱”直接挑明“吏来”的目的,表明来者不善,“府记”二字既呼应标题,又交代了逼租逼税的背后势力是官府,将批判矛头直指统治阶层,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性。“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穷”字写出主人为延缓交钱而磨破嘴皮、百般辩解的无奈,“乞”字勾勒出主人哀求的可怜模样;一方是“语穷乞请”的困顿无奈,一方是“怒反见尤”的凶狠冷酷,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自然联想到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场景,凸显出悍吏的冷酷无情与主人的悲惨处境。“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旋步”“顾”等动作描写,刻画主人在哀求无果后转身环顾家中、寻找应对之策的情形,而“家中无可为”则直白地展现出主人家中极度贫困、已然一无所有的状态,为下文向邻人借贷的情节做铺垫。“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主人在走投无路之际想到向邻人借贷,却得到“邻人言已匮”的答复,这看似寻常的一句对话,实则蕴含深意,它表明在官府的贪财重赋之下,像主人这样贫困的并非孤例,邻居也同样赤贫如洗,通过“点”(主人)与“面”(邻人)的结合,使诗歌主题更具典型性和普遍性,拓展了作品思想的广度。“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钱钱”的叠用,活画出主人面对金钱难求、走投无路的哀叹,增强了全诗的悲伤氛围;句中“独憔悴”的“独”并非“独自”之意,而是“唯有”的意思,因为邻人也已匮乏,可见并非只有主人一人如此,此句写出主人对金钱难得的感慨,唯有在忧愁中憔悴,诗歌至此戛然而止,留下逼租收场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无奈与悲痛,深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刺巴郡守诗》以官差逼租敛税的生活片段为切入点,展现了汉代社会典型的阶级矛盾冲突,真实映射出封建统治阶层横征暴敛的酷烈本质,以及底层劳动人民在重赋下的贫困处境与怨愤情绪。诗作以白描技法为核心,摒弃华丽辞藻与繁复修饰,以质朴的叙述推进情节,将作者的主观评判隐于客观叙事之中,通过事物本相传递情感冲击。其情节架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感,以“狗吠”为引,逐步展开“吏来—应对—知催钱—乞请—遭怒斥—顾家无物—寻邻借贷—邻亦匮乏—困窘憔悴”的叙事链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虽未设置明显的情节高潮,却在平实的铺陈中深掘社会矛盾的肌理,以“事实说话”的方式,让读者从事件演进中直观感受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极具现实主义批判力量。这种以线性叙事勾勒社会图景的手法,使诗歌在平淡的情节流动中蕴含深刻的现实穿透力,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中主要采用了白描的技法,不以华丽的词藻着色,不设喻少修饰地以“叙述”来代替“描写”,把诗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该诗的情节性是鲜明的,情节的发展层层深人。

近代文人陆志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孤儿行》

下一篇:汉·刘彻《瓠子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