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g
xīng

朝代:汉作者:佚名浏览量:2
jǐng
xīng
xiǎn
jiàn
xìn
xīng
biāo
liè
xiàng
zài
zhāo
tíng
qīn
chá
cān
móu
kāi
yuán
tuī
běn
fén
shuí
chū
dǐng
huáng
yòu
yuán
shǐ
yīn
liù
wéi
xiǎng
zhāo
biàn
bìng
huì
shēng
yuǎn
yáo
kōng
sāng
qín
jié
xìn
chéng
xīng
dài
fēng
shēng
yīn
yīn
zhōng
shí
yuè
míng
lóng
gòng
chún
shēng
bǎi
zhǐ
jiǔ
lán
shēng
tài
zūn
zhè
jiāng
cháo
chéng
wēi
gǎn
xīn
yōu
tōng
xiū
míng
zhōu
liú
cháng
yáng
suǒ
bìng
ráng
ráng
zhèng
zhí
wǎng
níng
féng
qiè
shū
xiě
píng
shàng
tiān
shī
hòu
chéng
ráng
ráng
fēng
nián
shí
róng
jǐng
xīng
yuē
bǎo
dǐng
hàn
shū
·
yuē
:“
:“
yuán
dǐng
nián
xià
liù
yuè
bǎo
dǐng
hòu
páng
zuò
bǎo
dǐng
zhī
。”
。”
yuè
zhì
yuē
:“
:“
jǐng
xīng
yuán
dǐng
nián
dǐng
fén
yīn
zuò
。”
。”
chún
yuē
:“
:“
jǐng
xīng
zhě
xīng
jiàn
cháng
cháng
chū
yǒu
dào
zhī
guó
。”
。”

译文

景星显现在天空,镇星排列分明,天象的显示已经很明显了,大汉朝日以亲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景星出现等同于天地重生,须推原于祥瑞的出现以重新定纪元年号,元鼎四年在汾脽出现古鼎,这是上天下降福佑的开始。祭神的音乐依合于五音六律,声响要明朗,乐声要繁复多变,这样雅正的声音才能远扬。优美的乐舞可以调节四季的风向,春夏秋冬四季迭代,使之风调雨顺。舞者要随乐声翩翩起舞,供品要精美。祭神的美酒要用各种香料配制,美酒散发的香气如同兰花盛开那样浓郁。祭神还要陈列一些能醒酒的甘蔗,以防神灵喝醉了酒而神志不清。皇帝内心精微处所通能远达神灵,以保佑他得成久远的美名,皇帝逍遥周游于上天,想寻求与神相合的道理。既然已经获得众多的福佑,归于正道,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上天降福,后土成就其功绩,使年成好,收获繁盛。《景星》这首诗,又叫《宝鼎歌》。《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四年夏季六月,在汾阴后土祠旁得到宝鼎后,创作了《宝鼎之歌》。”《礼乐志》记载:“《景星》这首乐曲,是元鼎五年的时候,在汾阴得到宝鼎后创作的。”如淳解释说:“景星,就是德星。它出现没有固定规律,通常出现在有道的国家。”

逐句剖析

"景星显见":景星显现在天空,

# 景星:大星,祥瑞之星。景,大。

"信星彪列":镇星排列分明,

# 彪列:排列分明。,信星:即填星,镇星。

"象载昭庭":天象的显示已经很明显了,

# 昭庭:明显地呈现于庭前。,载:指事情,天象所显示的人事。,象:悬象,指日月星辰。

"日亲以察":大汉朝日以亲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参侔开阖":景星出现等同于天地重生,

# 开阖:指天地。开,指乾。阖,指坤。,侔:相等。,参:三,指星和日、月合而为三。

"爰推本纪":须推原于祥瑞的出现以重新定纪元年号,

# 爰推本纪:指推原于祥瑞的出现以定纪元。

"汾脽出鼎":元鼎四年在汾脽出现古鼎,

# 汾脽:汾水旁隆起的土堆。元鼎四年曾在这里出土过一口古鼎。

"皇佑元始":这是上天下降福佑的开始。

"五音六律":祭神的音乐依合于五音六律,

"依韦飨昭":声响要明朗,

"杂变并会":乐声要繁复多变,

"雅声远姚":这样雅正的声音才能远扬。

# 姚:与“遥”相通。遥远的意思。

"空桑琴瑟结信成":优美的乐舞可以调节四季的风向,

"四兴递代八风生":春夏秋冬四季迭代,使之风调雨顺。

# 四兴:指春、夏、秋、冬四季。

"殷殷钟石羽龠鸣":舞者要随乐声翩翩起舞,

# 殷殷:声音盛大的样子。

"河龙供鲤醇牺牲":供品要精美。

# 河龙供鲤:指河伯提供鲤鱼。

"百末旨酒布兰生":祭神的美酒要用各种香料配制,美酒散发的香气如同兰花盛开那样浓郁。

# 百末:各种香草做成的粉末香料。

"泰尊柘浆析朝酲":祭神还要陈列一些能醒酒的甘蔗,以防神灵喝醉了酒而神志不清。

# 酲:指喝醉了酒神志不清的状态。,泰尊:上古的瓦尊,为酒器。

"微感心攸通修名":皇帝内心精微处所通能远达神灵,以保佑他得成久远的美名,

"周流常羊思所并":皇帝逍遥周游于上天,想寻求与神相合的道理。

# 思所并:想寻求与神的道理相合。,周流:通行周遍。

"穰穰复正直往宁":既然已经获得众多的福佑,归于正道,

# 穰穰:盛,众多。

"冯蠵切和疏写平":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 冯:指冯夷,即河伯。

"上天布施后土成":上天降福,后土成就其功绩,

"穰穰丰年四时荣":使年成好,收获繁盛。

"《景星》":《景星》这首诗,

"一曰《宝鼎歌 》":又叫《宝鼎歌》。

"《汉书·武帝纪》曰":《汉书·武帝纪》记载:“

"元鼎四年夏六月":元鼎四年夏季六月,

"得宝鼎后土祠旁 ":在汾阴后土祠旁得到宝鼎后,

"作《宝鼎之歌》":创作了《宝鼎之歌》。”

"《礼乐志》曰":《礼乐志》记载:“

"《景星》":《景星》这首乐曲,

"元鼎五年":是元鼎五年的时候,

"得鼎汾阴作":在汾阴得到宝鼎后创作的。”

"如淳曰 ":如淳解释说:“

"景星者":景星,

"德星也":就是德星。

"见无常":它出现没有固定规律,

"常出有道之国":通常出现在有道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景星》是两汉创作的乐府祭歌,又名《宝鼎歌》,作者不详。其创作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汾阴出土古鼎的祥瑞事件直接相关。全诗以天象开篇,描绘的吉兆,将星象异动与考古发现结合,构建出“皇祐元始”的政治叙事。诗中通过“五音六律,依韦飨昭”展现祭祀乐舞的庄严场景,“空桑琴瑟”“殷殷钟石”等意象再现汉代郊祀仪轨,而“河龙供鲤”“百末旨酒”等祭品陈列则折射出当时的物质文化形态。结尾“上天布施后土成”的颂赞,既呼应开篇的天象,又形成“天象-人事-丰收”的完整逻辑链,体现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全诗杂言体式灵活,融合天文观测、历史典故与祭祀仪典,既彰显政治清明与自然祥瑞的互文关系,又通过“冯蠵切和”等神话意象展现民间信仰,成为研究汉代郊祀文学与祥瑞文化的重要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古体诗。通过描绘“景星显见”的天象祥瑞与“汾脽出鼎”的历史事件,结合“五音六律”的祭祀仪轨与“河龙供鲤”的祭品陈列,表现出汉代“天人感应”思想下政治清明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既彰显祥瑞文化的政治象征意义,又以“冯蠵切和”的神话意象折射民间信仰,展现了郊祀文学中天文观测、历史叙事与艺术想象的多维融合。

2. 分段赏析

景星显见,信星彪列,象载昭庭,日亲以察。诗以天象开篇,描绘祥瑞之星闪耀天际的景象。“景星”为德星,象征帝王治世的光明;“信星”即辰星,与“景星”并列,暗喻君臣相得、政治清明。四句通过星象的庄严排列,烘托出祭祀时天地交感的肃穆氛围,凸显人神沟通的神圣性。参侔开阖,爰推本纪,汾脽出鼎,皇祐元始。此句转入历史叙事。“参侔开阖”以天地开合喻指祭祀仪式的启闭,暗含宇宙秩序的运行规律。“汾脽出鼎”用汉武帝于汾阴得宝鼎的典故,将祥瑞与帝王功业结合,强调天命所归、盛世肇始的寓意。五音六律,依韦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描写祭祀音乐的庄严与和谐。“五音六律”指代礼乐制度,“依韦”即遵循法度,展现祭祀仪式的规范性;“杂变并会”则表现不同乐声交融的恢弘场面,雅乐悠扬远播,象征教化通达神明。空桑琴瑟结信成,四兴递代八风生。殷殷钟石羽籥鸣。以乐器与乐舞展现祭祀场景。“空桑”为传说中神木,琴瑟合奏象征人神盟誓;“四兴递代”指四季乐舞轮替,“八风”呼应八方之气,钟鼓齐鸣营造天地共鸣的震撼效果,强化祭祀的庄严氛围。河龙供鲤醇牺牲。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描绘祭品的丰盛与祭祀流程。“河龙献鲤”取《周礼》河出图、洛出书的祥瑞意象,象征自然馈赠;“百末旨酒”“柘浆”(甘蔗汁)等祭品琳琅满目,既显奢华,亦含祈求神明赐福消灾之意。惩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转向祭祀者的精神状态。“惩感”指敬畏与感怀交织,“修名”暗含功业追求;“周流常羊”描绘神灵徘徊不去之态,表达对神明庇佑的深切期待,体现人神交感的宗教体验。穰穰复正直往宁,冯蠵切和疏写平。上天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以丰收愿景收束全篇。“穰穰”叠用强化丰饶意象,“冯蠵”(传说中水神)与“后土”共构天地和谐图景,末句直抒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呼应郊祀“答谢神恩、祈福未来”的核心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彻《天马二首(其二)》

下一篇:汉·刘熊渠《舜庙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