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十五岁参军出征,
# 征:一作“行”。
"八十始得归":八十岁才得以还乡。
# 归:回家。,始:才。
"道逢乡里人":路遇同乡便把话问:”
#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家中有阿谁":我家里还有谁呢?”“
# 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遥看是君家":且看远处那是您家,
# 遥看:一作遥望。远远地望去。
"松柏冢累累":墓相连松柏混杂。”
#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松柏:松树、柏树。
"兔从狗窦入":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从梁上飞":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 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生:长。,中庭:屋前的院子。
"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 旅葵:野生的葵菜。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葵:葵菜,嫩叶可以吃。,井:这里指井台。
"舂谷持作饭":拿着捣掉壳的野谷做饭,
# 持:拿着。,舂谷:用杵白捣去谷物的皮壳。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采葵持作羹":摘下葵叶来煮汤。
# 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作:当做。
"羹饭一时熟":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 一时:一会儿。,羹:这里指用蔬莱煮的羹。
"不知饴阿谁":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 贻:同“贻”,送给。
"出门东向看":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
# 东向看:一作东向望。
"泪落沾我衣":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 沾:渗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乐府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惨遭遇,反映出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苦难。
2. 写作手法
白描:时间跨度的白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直接点明老兵从军65年的漫长岁月。数字对比强烈,却未渲染痛苦,仅以客观陈述凸显战争对生命的吞噬。对话的白描,“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过简短问答,展现老兵归乡的急切与乡人的不忍。未直接描写坟墓惨状,却以“松柏冢累累”的视觉画面暗示家破人亡。对比:“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用“十五”与“八十”进行对比。“十五”是从军时的年龄,“八十”是归来时的年龄,两者形成巨大的年龄跨度,突出了老兵从军时间的漫长。“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出兵役的残酷无情,老兵的一生都被战争所毁灭,具有极强的控诉力量。反衬:以动衬静。“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中庭里野生的谷子生长、井边野生的冬葵生长,这些都是动态的景象。但这些动态的植物生长场景,出现在空无一人的家园中,反而更凸显出家园的死寂。以植物的生机盎然反衬出家园的荒芜破败,让老兵面对这样的“家”时所产生的悲痛之情,更加揪动人心。借景抒情:“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诗人借野兔钻进狗洞、野鸡在屋梁上飞翔的荒凉景象来抒发情感。这些动物在废弃的家园里自在活动,衬托出家破人亡的悲惨境遇,让老兵无家可归的痛苦显得更为浓烈,深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3. 分段赏析
开篇就让人印象深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接说老兵十五岁参军,八十岁才回家,看起来简单平常,像是随口说出,但仔细想想却很有深意。他十五岁就去当兵,去了哪里、经历了什么战斗,诗里都没有说明。这样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有一点很清楚,他当兵是因为战乱,这一去就是几十年。“八十”和“十五”对比,突出当兵时间之长;"始得归”和“从军征”呼应,说明他一直没能回来。这里说的八十岁是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表现当兵时间太久,兵役负担太重。正因为十五岁就当兵,八十岁才回来,几十年来和家人失去联系,对家里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会急切想知道家中情况。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老兵在回家路上和乡亲的对话。“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绪从多年征战转到野外古道,对家乡现状从模糊想象到急切询问。和没有详细描写多年征战一样,诗里也省去了他赶路、遇到乡亲的细节,只用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把焦点集中在“家”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几十年过去,哪敢指望全家平安、亲人都在,能有一两个人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所以他只问家里还有谁活着。可是,乡亲的回答像一盆冷水浇下来:“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亲人全都去世了。满怀希望,几十年的感情,却没法向别人倾诉。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也是写回乡时的矛盾心理,和这首诗写法不同,但表达的情感相似。宋之问是拐弯抹角表达想知道家中的心情,而这首诗是直接问。两者都表现了回乡人的真实感受。诗中乡亲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说家里还有人,只是指着远处的松柏坟墓说:“那就是你家。”意思是家里人都去世了。其实乡亲是怕老兵承受不住打击,不忍心直说。这样写既表达了悲伤,又和下文家里荒凉的景象相呼应。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从远处看到近处,景象更加凄凉。作者没有直接说家里没人,而是写野兔从狗洞钻进钻出,野鸡在房梁上飞;院子里长满野谷,井边长满野菜。人去屋空,家园荒芜,更让人心酸。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温暖的家里,现在却孤零零一个人,盼了几十年的家比想象的还要破败。作者没有直接抒情,但情感表达却更强烈。有些迷茫、凄凉的老人,好像对“松柏冢累累”视而不见,对家园的荒凉也变得麻木。他默默舂米、摘菜,等饭做好时,才想起不知道给谁吃。“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破旧的家门向东望去,也许还抱有希望,也许看到了什么,也许什么也没看到。他从幻想中醒来,眼泪止不住流下。他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痛哭,只有几十年艰辛、思念、等待、征战和沧桑的老泪,默默流在满是征尘的衣服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包含了丰富深沉的感情。到诗的结尾,作者和读者的感情都达到了顶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过老兵回乡的故事展开,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他回家后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写得简明扼要,情感深沉,该详细描写的就详细写,该简略带过的就简略处理,安排得很恰当,显示出作者的用心。诗中没有过多修饰,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悲伤,感情真挚,体现了汉代民歌真实自然的风格特点。这种通过眼前景象抒发内心感受的表现方式,让诗的深意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留给读者去体会,形成了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汉·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
下一篇:汉·佚名《越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