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wǎn
qiǎo
duì

朝代:汉作者:黄琬浏览量:2
huáng
wǎn
zǎo
ér
biàn
huì
qióng
chū
wéi
wèi
jùn
tài
shǒu
jiàn
yuán
nián
zhēng
yuè
shí
jīng
shī
jiàn
ér
qióng
zhuàng
wén
tài
hòu
zhào
wèn
suǒ
shí
duō
shǎo
qióng
duì
ér
wèi
zhī
suǒ
kuàng
wǎn
nián
suì
zài
páng
yuē
yán
shí
zhī
yuè
zhī
chū
?”
?”
qióng
jīng
yán
yìng
zhào
ér
shēn
ài
zhī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善辩。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下令询问他日食多少。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一弯新月呢?”黄琼大为吃惊,立即按照黄琬的话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十分喜爱他。

逐句剖析

"黄琬早而辩慧":黄琬从小就聪明善辩。

# 辩慧:能说会道且聪明伶俐。,黄琬:东汉人。

"祖父琼":祖父黄琼,

"初为魏郡太守":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 魏郡:古郡名。,为:担任。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

# 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

# 以:把。,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太后下令询问他日食多少。

# 食:指“蚀”。,诏:即“诏书”,皇帝的命令。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琬年七岁":黄琬当时七岁,

"在旁":在旁边,

# 旁:一作傍。

"曰":说道:“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一弯新月呢?”

# 如:像。,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琼大惊":黄琼大为吃惊,

"即以其言应诏":立即按照黄琬的话报告太后,

# 应:回答。,以:凭借。

"而深奇爱之":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十分喜爱他。

# 爱:喜爱。,奇:认为与众不同。,而: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琬巧对》出自《后汉书·左周黄列传》,是南朝宋范晔创作的文言文。此文主要讲述了年幼的黄琬展现出的聪慧机敏。当时祖父黄琼任魏郡太守,在发生日食后太后询问日食情况,黄琼一时不知如何描述。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提出以“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作答,精准形象地描绘了日食后的景象。黄琼随即采用此回答上奏,并对黄琬的才华深感惊奇与喜爱。该文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展现了黄琬超乎常人的辩才与智慧,同时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对孩童成长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该文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黄琬的早慧形象,描绘了东汉士族家庭的教育场景。

2. 分段赏析

“黄琬早而辩慧”此句是对黄琬的总体评价,点明了他年少时就具备聪慧善辩的特质。“早”字强调了其聪慧的时间之早,为后文他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埋下伏笔。短短几个字,便给读者勾勒出一个天资出众的少年形象,统领全文,奠定了黄琬神童的人物基调。“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这一句介绍了黄琬的祖父黄琼及其官职。说明黄琼当时刚担任魏郡太守这一职位,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黄琼处于能够向朝廷汇报情况的官员身份;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暗示了黄琬成长于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文化氛围的家庭,为他的聪慧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基础。“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此句讲述了事件的起因。“建和元年正月日食”明确了时间和事件,日食在古代是被视为重要的天象。“京师不见”说明在京城看不到这次日食的情况,而“琼以状闻”则表明黄琼将所了解到的日食情况向朝廷汇报。这体现了黄琼作为官员履行职责的严谨态度,同时也引出了后续太后询问日食情况这一情节。“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这里描述了黄琼面临的难题。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的程度,而黄琼思考如何回答却不知怎样描述。“思其对”体现了黄琼的认真负责,但“未知所况”则显示出这一问题的棘手,连有一定阅历和见识的黄琼都难以应对,进一步凸显出后续黄琬回答的不易和聪慧。“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七岁的黄琬在一旁,提出了巧妙的回答。“琬年七岁”再次强调他的年幼,与黄琼的困惑形成鲜明对比。“何不言”以反问的语气,自然地引出了他的回答“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他用“如月之初”这样形象的比喻,将日食后太阳剩余的状态生动地描绘出来,既符合实际情况,又通俗易懂。这充分展现了黄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小小年纪就能在难题面前给出如此精妙的答案。“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黄琼的反应是对黄琬回答的高度认可。“大惊”表现出黄琼对黄琬回答的意外和惊叹,他没想到七岁的黄琬能解决自己的难题。“即以其言应诏”说明黄琼立刻采用了黄琬的回答向太后汇报,体现了黄琼对这个回答的肯定和信任。“深奇爱之”则直接表达了黄琼对黄琬聪慧的赞赏和喜爱,从侧面进一步衬托出黄琬回答的精彩和过人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孔融《杂诗·远送新行客》

下一篇:汉·嵇康《答二郭诗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