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峄阳树":高高挺立的峄山南麓之树,
# 峄阳:峄山的南坡。借指精美的琴。
"落落千万寻":巍峨高耸达千万寻。
"独抱出云节":它独怀直插云霄的竹节,
"孤生不作林":孤然生长从不与他木成林。
"影摇绿波水":树影在绿波中摇曳晃动,
"彩绚丹霞岑":色彩在丹霞山峦间绚烂缤纷。
"直干思有托":挺直的树干渴望有所依托,
"雅志期所任":高雅的志向期待担当重任。
"匠者果留盼":工匠果然留意青睐,
"雕斫为雅琴":将它雕琢成一把雅琴。
# 雅琴:借指精美的琴。,雕斫:1.雕琢﹐镂刻。2.引申指矫饰。3.比喻精心培育。
"文以楚山玉":琴身用楚山美玉装饰纹理,
"错以昆吾金":镶嵌的昆吾黄金璀璨夺目。
"虬凤吐奇状":琴上雕刻的虬龙凤凰吐纳奇姿,
"商徵含清音":商音徵音蕴含清越之韵。
"清音雅调感君子":清越的音调感动君子之心,
"一抚一弄怀知己":每一次抚弄都饱含对知己的怀念。
"不知钟期百年余":不知钟子期已逝去百年,
"还忆朝朝几千里":如今谁还能像他一样跨越千里相知。
"马卿台上应芜没":司马相如的琴台应已荒芜埋没,
# 马卿:司马相如(约前179年一前118),字长卿,今四川蓬安人,一说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阮籍帷前空已矣":阮籍的帷帐前也只剩空寂。
# 阮籍: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
"山情水意君不知":山林水泽的情意无人知晓,
"拂匣调弦为谁理":拂开琴匣调弦又能为谁弹奏。
"调弦拂匣倍含情":调弦拂匣更添满怀深情,
"况复空山秋月明":何况是空山之中秋月明净。
"陇水悲风已呜咽":陇水畔的悲风已呜咽作响,
"离鹍别鹤更凄清":离群的鹍鸟别鹤鸣声更显凄清。
"将军塞外多奇操":将军在塞外弹奏奇绝琴曲,
"中散林间有正声":嵇中散于林间奏响清正之音。
"正声谐风雅":这清正之音合于《风》《雅》正声,
"欲竟此曲谁知者":想奏完此曲却不知谁能听懂。
"自言幽隐乏先容":自叹幽居隐没缺少引荐之人,
"不道人物知音寡":却不料世上本就知音稀少。
"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奏一曲调和天地之气,
"谁能再抚欢朝野":谁能再弹一曲让朝野欢腾。
"朝野欢娱乐未央":如今朝野欢娱无尽,
"车马骈阗盛彩章":车马喧闹彩灯辉煌。
# 骈阗:聚集一起。也作“骈填”“骈田”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
"岁岁汾川事箫鼓":年年在汾川畔奏响箫鼓,
# 箫鼓:萧与鼓,泛指乐奏。
"朝朝伊水听笙簧":日日于伊水边聆听笙簧。
"窈窕楼台临上路":窈窕的楼台临立大道,
"妖娆歌舞出平阳":妖娆的歌舞出自平阳。
"弹弦本自称仁祖":弹弦者本可自称如谢仁祖,
"吹管由来许季长":吹奏管乐器的技艺历来被认为是由马融所擅长。
"犹怜雅歌淡无味":可叹雅歌淡然而少人问津,
"渌水白云谁相贵":又有谁会珍视渌水白云般的高洁。
"还将逸词赏幽心":只能用俊逸辞章慰藉幽心,
"不觉繁声论远意":在繁杂乐声中倾诉深远情志。
"传闻帝乐奏钧天":听闻天帝之乐奏响钧天妙音,
"傥冀微躬备五弦":但愿微贱之身能备位五弦之器。
# 躬:一作身。
"愿持东武宫商韵":愿持东武之地的宫商韵律,
"长奉南熏亿万年":长久奉献如《南风》歌般的乐章,祈福盛世万年。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怀诗。介绍了以峄阳良木制琴为主线的内容,描绘了琴材孤傲、琴音清越之态,融入“陇水悲风”“离鹍别鹤”等意象营造出孤寂心境,引用钟子期、阮籍等典故,体现了作者戍边经历,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喟叹、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以及雅音长存的理想。
2. 写作手法
渲染:诗中融入“陇水悲风”“离鹍别鹤”“空山秋月”等意象,用悲风的呜咽、别鹤的凄清、秋月的清冷,层层烘托出孤寂苍凉的氛围,强化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同时以“车马骈阗”“妖娆歌舞”等场景渲染世俗的喧嚣,凸显雅音不被赏识的境遇。用典:此诗多处用典“不知钟期百年余,还忆朝朝几千里”一句,化用钟子期的典故,春秋时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伯牙鼓琴,子期能领会其心意,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复弹奏。诗人身处孤寂,借钟子期之典,抒发了对知音难觅的深切喟叹。情景交融:描绘“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的琴材生长之景,融入对其孤傲品性的赞赏;写“空山秋月明”的清幽之境,与“调弦拂匣倍含情”的内心感触相融合,将孤寂情怀寄于空明月色。
3. 分段赏析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以“峄阳树”起兴,用“亭亭”“落落”状其挺拔高耸,“千万寻”极言树之高大,“独抱”“孤生”则凸显其孤高独立、不与他木成林的特质,暗喻君子孤标傲世的品格。树影摇曳于绿波,色彩绚烂于丹霞,视听结合勾勒出峄阳树的卓然风姿。“直干”“雅志”二句,以树喻人,借树木期待成为良材的志向,隐喻诗人自身渴望得遇明主、施展抱负的心理,为后文雅琴的诞生埋下伏笔。“匠者果留盼,雕斫为雅琴。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虬凤吐奇状,商徵含清音。”笔锋转向雅琴的制作:匠人慧眼识材,将峄阳树雕琢为琴,以楚山美玉装饰纹理,用昆吾黄金错嵌其间,琴身雕刻虬龙凤凰之奇状,外观华美绝伦。“商徵”代指音律,言雅琴音色清越,暗含正声雅调,与前文“雅志”呼应,既写琴之形质,亦喻才之高洁。此处通过对琴器精工细作的铺陈,映射诗人对自身才学的自信,以及对理想中“雅器”(亦指自身)被赏识的期待。“清音雅调感君子,一抚一弄怀知己。不知钟期百年余,还忆朝朝几千里。马卿台上应芜没,阮籍帷前空已矣。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调弦为谁理。”由琴音引发对知音的感慨:雅调虽能感动君子,却难寻如钟子期般的知己。“钟期”典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马卿台”(司马相如)、“阮籍帷”(阮籍)则借历史人物的凋零,慨叹知音难再、贤才埋没。“山情水意”无人知晓,调弦弄琴亦失其意义,以反问强化孤独感,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怅惘融入对千古知音难觅的哲思中,情感沉郁顿挫。“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以“空山秋月”“陇水悲风”“离鹍别鹤”等凄清意象营造意境,将琴音与自然景物交融:秋月映照下的空山人琴相惜,悲风呜咽如琴音凄切,离鹤哀鸣更添清愁。“将军塞外”(指军旅琴曲)与“中散林间”(嵇康弹《广陵散》)典故并置,前者写琴音的刚健,后者喻雅乐的清正,虚实结合中既赞琴音之丰富,亦以嵇康的“正声”自比,暗示自身坚守雅正品格的决心。“正声谐风雅,欲竟此曲谁知者。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再抚欢朝野。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窈窕楼台临上路,妖娆歌舞出平阳。”先以“正声谐风雅”强调雅乐的正统地位,却笔锋一转,感叹世人多爱俗乐,无人赏识雅调。“朝野欢娱”以下,极力铺陈京城车马喧嚣、歌舞升平的世俗娱乐场景:汾川箫鼓、伊水笙簧、楼台歌舞,与前文雅琴的“淡无味”形成鲜明对比,以反衬手法揭露时人重俗轻雅的现实,暗含对世风浮躁的批判,也为自身才华被埋没而不平。“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犹怜雅歌淡无味,渌水白云谁相贵。还将逸词赏幽心,不觉繁声论远意。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躬备五弦。愿持东武宫商韵,长奉南熏亿万年。”以“仁祖”(谢尚)、“季长”(许逊)自比,虽自嘲雅歌“淡无味”,却仍以“逸词”“远意”坚守雅志。结尾以“帝乐钧天”喻朝廷盛事,愿以自身才学(“东武宫商韵”)效仿舜奏《南风》歌,祈求“长奉南熏”,既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也委婉传递出渴望被君主赏识、以雅乐辅佐盛世的政治抱负。全诗以咏物始,以言志终,将个人情志与时代语境融合,展现唐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轨迹。
上一篇: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