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千金买":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
"平生未许人":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 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未,没有。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
# 怀君:想念您。怀,想到,想念。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持赠结交亲":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 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
# 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
"众木爱芳春":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 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
# 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已矣:算了吧。
"无令白首新":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 白首新:新添白发。首,一作发。,:通“毋”。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以宝剑之珍贵难予,凸显王无竞之才及彼此情谊;接着点明因友人远行万里而赠剑,聊表惜别;后借“孤松”“众木”对比,劝勉友人坚守品格,不随波逐流;末句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自我警醒。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同时也流露出自身政治受挫后的不甘。
2. 写作手法
比喻:颈联“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将友人比作“孤松”,把一般人比作“众木”,以“众木”爱春天的芳华,对比突出“孤松”在晚岁与冰雪抗争的顽强性格和高尚节操,形象地赞扬了友人,也包含着对友人的勉励。对比:颈联“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中“众木”与“孤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孤松的品格与节操之美,同时在赞赏和勉励友人的同时,对一般小人给予了鄙视和鞭挞。双关:颈联“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中“晚岁”一词,既指一年将尽,又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巧妙地用双关语鼓励友人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要经得起风霜考验。化用:“孤松宜晚岁”一句化用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涵,不着痕迹地将经典表述融入诗句。原句强调在艰难处境中才见君子品格,此处借此表达对友人坚守自我、不惧困境的期许,使诗句在凝练中蕴含深厚底蕴,强化了诗歌鼓励友人的情感主旨。
3. 分段赏析
首联“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宛如一层精妙的衬垫。诗人拥有一柄价值千金的宝剑,多年来寻觅一位能与之相配的主人,却始终未能如愿。在此,诗人借宝剑喻人,既展现了王无竞的卓越才能,又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正如良马需良将驾驭,宝剑也唯有具备非凡才能之人方可佩戴。颔联“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描绘了友人即将远行万里的情景。诗人将珍视的宝剑赠予友人,以此表达惜别之情,恰似为宝剑觅得良主。宝剑价值千金,彰显出王无竞的不凡;而诗人平日对宝剑的无比珍视,更凸显出他们友情的深厚。这从侧面高度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与品格,也表明二人是志趣相投的知己。颈联“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饱含着殷切的勉励之意。一般的花草树木热衷于在春天争奇斗艳,唯有高山之巅的孤松,在寒冬腊月中,不惧风霜刀剑,顽强抗争,愈发凸显其坚韧的性格与高洁的操守。孔子曾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句似由此化用而来,意在勉励友人要如孤松般,在人生的后半程,坚守顽强的性格与高尚的情操,莫要像普通草木,只在温暖时节绽放,一旦遭遇风霜便凋零衰败。“晚岁”一词,既指一年之末,又暗喻大器晚成,以双关之意激励对方,劝其莫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要像“岁寒不凋”的孤松一样,经受住考验。此处“众木”与“孤松”的对比,寓意深刻。众木贪恋春天的繁华,孤松却傲然挺立,在寒冬中尽显铁骨。“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风至,只见青松不见花。”通过对比,孤松的品格与节操之美愈发鲜明。诗人以此比喻赞扬王无竞,生动且有力。这两句强烈的对比,在赞美和鼓励友人的同时,也对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予以极大的鄙视与无情的批判,寓意深远,韵味悠长。尾联“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尽管友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但诗人告诫友人切不可就此消沉。应当抓住当下,奋发努力,莫要虚度光阴,以免白发丛生时徒增悲伤。从诗句中,能隐隐感受到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但诗人并未止步于此,更多的是劝勉友人振作精神,积极奋进。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宽慰友人,即便生不逢时,也不能虚度年华。
4. 作品点评
全诗情感激昂,笔调深沉,氛围悲壮且透着苍凉,淋漓尽致地彰显出诗人绝不向困境低头,一心奋发、积极进取的豪迈精神。
# 子昂送以此诗,剑以喻其坚刚,松以喻其贞操,众人竞趋艳阳,独卓立寒苦,今虽谪去,尤当及时有为,愿望之情何其谆切,而惜贤之意深矣。徐用吾曰:刊落铅华,远去六朝。
明程元初《唐诗绪笺》
上一篇:唐·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
下一篇:唐·司马逸客《雅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