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坐凉宵":七月里坐着度过凉爽的夜晚,
"金波满丽谯":明亮的月光洒满华丽的谯楼。
# 丽谯:美丽的城楼上。,金波:月光。
"容华芳意改":容颜和美好的心意已经改变,
"枕席怨情饶":枕席之上充满了哀怨之情。
# 饶:多。
"锦字沾愁泪":织锦的文字沾上了忧愁的泪水,
# 锦字: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
"罗裙缓细腰":丝绸的裙子变得宽松,细腰消瘦。
"不如银汉女":真不如银河边的织女啊,
# 银汉女:织女。
"岁岁鹊成桥":年年都有喜鹊搭成桥来相会。
人物名,著名人物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用名袁著同,1943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1962年肄业于山东艺专。后在山东临沂地区艺术馆任美术创作员。1977年调《大众日报》任美编,1982年在中央美院版画系进修。历任《齐鲁晚报》美术摄影部主任、高级编辑。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新闻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齐鲁晚报高级美编。其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描绘七月特定时节的夜晚,借闺中女子的容态、思绪与感慨,表达了征妇的哀怨情思,体现了女子在离别与时光流逝中的孤独、惆怅与对相聚的渴望。
2. 分段赏析
首联“七月坐凉宵,金波满丽谯”,点明时间是七月凉夜,女子独坐,明月光辉洒满谯楼。“坐”字写出女子的孤寂之态,此句借景营造出清冷氛围,为下文抒情铺垫。颔联“容华芳意改,枕席怨情饶”,写女子容颜渐衰,美好的心意也改变,卧榻之上满是哀怨。“容华改”从外在写女子青春流逝,“怨情饶”从内心直接点明其哀怨之深。颈联“锦字沾愁泪,罗裙缓细腰”,女子书写锦字书信时泪水沾湿,因忧愁而身形消瘦,罗裙也显得宽松。通过“沾愁泪”“缓细腰”等细节,细腻刻画其愁苦之态。尾联“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以女子自叹不如织女,每年尚有鹊桥与牛郎相会,将自己的孤独与织女对比,直抒胸臆,把闺怨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侯冽《花发上林》
下一篇:唐·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