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爱边功":汉武帝喜好边疆战功,
"李陵提步卒":李陵率领步兵出征。
"转战单于庭":在单于的王庭辗转作战,
"身随汉军没":最终自己随着汉军覆没。
"李陵不爱死":李陵并不贪生怕死,
"心存归汉阙":心中想着回归汉朝朝廷。
"誓欲还国恩":他发誓想要报答国家的恩情,
"不为匈奴屈":不肯向匈奴屈服。
"身辱家已无":自身受辱,家族也已覆灭,
"长居虎狼窟":长久地居住在像虎狼一样的匈奴巢穴中。
"胡天无春风":匈奴的天空没有春风,
"虏地多积雪":匈奴的土地上堆满了积雪。
"穷阴愁杀人":这无尽的阴冷愁煞人,
"况与苏武别":更何况要与苏武分别。
"发声天地哀":发出的声音让天地都哀伤,
"执手肺肠绝":拉着对方的手肝肠寸断。
"白日为我愁":白日为我的遭遇发愁,
"阴云为我结":阴云为我的命运凝结。
"生为汉宫臣":活着是汉朝的臣子,
"死为胡地骨":死了只能埋葬在匈奴的土地上。
"万里长相思":相隔万里长久地相思,
"终身望南月":一辈子只能望着南方的月亮。
1. 分段赏析
“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汉武”点明时代背景,汉武帝热衷于边疆战功。“李陵提步卒”则交代了李陵的身份和出征情况,他率领步兵奔赴战场。此句为故事的开端,奠定了诗歌的历史背景。“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转战”描绘了李陵在战场上辗转战斗的艰辛,“单于庭”明确了战斗的地点。“身随汉军没”说明最终汉军战败,李陵也陷入困境。此句进一步叙述了李陵的征战经历,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不爱死”体现了李陵的勇敢和对死亡的蔑视,“心存归汉阙”则突出了他对汉朝的忠诚和回归的渴望。此句刻画了李陵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誓欲”表明李陵的决心,“还国恩”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感恩之情,“不为匈奴屈”则强调了他的气节和不屈服的精神。此句进一步深化了李陵的人物形象。“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身辱家已无”描述了李陵兵败后的悲惨处境,身体受辱,家族覆灭。“长居虎狼窟”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身处匈奴的险恶环境。此句渲染了李陵的悲剧色彩。“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胡天”指匈奴的天空,“无春风”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和没有生机。“虏地多积雪”进一步描绘了匈奴土地上的寒冷和荒凉。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李陵的心境。“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穷阴”指无尽的阴冷,“愁杀人”强调了这种阴冷让人愁苦不堪。“况与苏武别”则点明了李陵与苏武分别这一事件,使愁苦之情更加深沉。此句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发声天地哀”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李陵发出的声音让天地都为之哀伤。“执手肺肠绝”则描绘了两人分别时手拉着手,肝肠寸断的情景。此句通过对人物动作和情感的描写,将分别的悲痛推向高潮。“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白日”和“阴云”本是自然景象,但在这里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为我愁”“为我结”表现出李陵觉得自己命运悲惨,连自然景象都为之动容。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生为”和“死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李陵一生的无奈和悲哀。他活着是汉朝的臣子,却无法回归故土,只能死在匈奴的土地上。此句表达了李陵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忠诚。“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万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长相思”体现了李陵对故乡和苏武的思念之情。“终身望南月”则描绘了李陵一辈子只能望着南方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情思。此句以景结情,将李陵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深沉而悠长。
上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茱萸沜》
下一篇:唐·张泌《春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