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g
chuān
èr
shí
shǒu
·
·
zhū
pàn

朝代:唐作者:裴迪浏览量:1
piāo
xiāng
luàn
jiāo
guì
jiān
tán
luán
yún
suī
huí
zhào
sēn
chén
yóu
hán

译文

茱萸的香气四处飘散,与花椒、桂树的芬芳交织混杂,茱萸的枝叶繁茂生长,与青翠的竹林错落相间。尽管穿透云层的夕阳余晖洒落下来,但这片幽深阴翳的茱萸林依旧弥漫着清冷的寒意。

逐句剖析

"飘香乱椒桂":茱萸的香气四处飘散,与花椒、桂树的芬芳交织混杂,

"布叶间檀栾":茱萸的枝叶繁茂生长,与青翠的竹林错落相间。

"云日虽回照":尽管穿透云层的夕阳余晖洒落下来,

"森沉犹自寒":但这片幽深阴翳的茱萸林依旧弥漫着清冷的寒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辋川集二十首·茱萸沜》是唐代诗人裴迪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属山水田园诗。此诗以茱萸沜为描写对象,前两句写茱萸香气浓烈,与椒桂之味交织难辨,枝叶繁茂错落于青竹之间;后两句笔锋一转,虽云隙间偶有日光洒落,但茱萸丛中依旧幽深阴冷,寒意森然。全诗仅二十字,却以简练笔触勾勒出茱萸沜清寂之境,既从嗅觉上以“乱椒桂”凸显茱萸香气之馥郁,又从触觉上以“犹自寒”点染环境之冷冽,更借“云日回照”与“森沉”寒意形成冷暖对照,透出此地独有的幽邃氛围。诗人善用多感官交织的写法,将茱萸沜的形、色、香、温融于一体,虽无直抒胸臆之语,却在景致描摹中暗含对辋川山水清冷气韵的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人。开元末曾入张九龄荆州幕府。早年与王维交往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天宝后入蜀,与杜甫诗酒唱和。其所作诗多为五绝,描写田园山水,有清幽淡雅之趣。代表作品有《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华子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属于山水田园诗,写茱萸沜畔椒桂香浓扑鼻、枝叶参差与竹影交织之景,虽偶有云隙斜晖洒落,却难掩深林幽邃寒意,借气味、光影与温度之对照,悄然托出辋川山水清冷孤寂的天然意趣。

2. 写作手法

比喻:“飘香乱椒桂”,此句以花椒、肉桂两种香木的气息比喻茱萸的香气。椒桂的浓烈气味本为人熟知,用以比茱萸之香,使无形气息变得具体可感。虽未直接描绘茱萸形态,却通过味觉通感令读者如临其境,化虚为实间凸显茱萸沜独特的芳冽气质。反衬:“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这两句以云隙漏下的残阳反衬茱萸沜的幽邃寒意。“回照”本是秋日余晖,却与“森沉”二字所写的深林寒潭形成冷暖对比。日光越是倏忽明灭,越显出此地密林积郁的冷寂,寒意似从骨缝中渗出,未言“寒”字而寒透纸背。这般反衬不着情语,单以光色温度作比,便将茱萸沜的幽僻气韵凝成可触的冷雾。

3. 分段赏析

首句“飘香乱椒桂”,“飘香”二字点出茱萸香气浓郁,随风飘散之态;“乱椒桂”以花椒、肉桂两种香木比喻茱萸气味,一个“乱”字既写香气交织难辨的混沌感,又暗含茱萸气味之烈,竟能与椒桂相混。此句从嗅觉切入,未至茱萸沜先闻其香,以虚写实,将无形气味化为可感之物,为全诗铺开清冷意境前的馥郁前调。​次句“布叶间檀栾”,“布叶”状茱萸枝叶繁密铺展,似布幔遮覆水面;“檀栾”本指竹子秀美之姿,此处实写茱萸叶与竹叶错落相间。青竹修长与茱萸浓绿叠映,既显林木葱茏,又添幽深层次。诗人以竹衬茱萸,暗藏空间布局:近观茱萸叶密布,远望竹枝参差,疏密光影间勾勒出池畔植被交错的实景。​第三句“云日虽回照”,“云日”指云隙透出的残阳,“回照”即落日余晖斜射入林。此句笔锋陡转,前两句写香浓叶茂的繁盛,此处却借微弱天光反衬环境之阴翳。着一“虽”字,将云日拟作有意探照的暖色,却终被密林阻隔,为末句寒意作势。光影明暗的短暂交锋,更显茱萸沜亘古幽寂。尾句“森沉犹自寒”,“森沉”凝练刻画林木蔽日、池水幽暗的冷寂;“犹自寒”以触觉收束全诗,强调寒意不因日光稍减,反因明暗对照愈显凛冽。此句似写体感,实透心境:茱萸沜的寒,既是密林遮天所致,亦折射诗人对清冷幽独之境的偏爱。末字“寒”如画龙点睛,将前三句的色、香、光尽数收束于森然气韵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三首》

下一篇:唐·刘湾《李陵别苏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