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孤思逼":孤独的思念如影随形,紧紧压迫着我,
# 茕茕:孤零零的样子。
"寂寂长门夕":在长门宫冷清的夜晚,万籁俱寂。
"妾妒亦非深":我的嫉妒之情,并非出于刻骨怨恨,
"君恩那不惜":君王的恩泽,我又怎会不珍惜。
"携琴就玉阶":我抱着琴,缓缓登上玉砌的台阶,
"调悲声未谐":试图弹奏悲曲,却始终不成调式。
"将心托明月":唯有将心意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流影入君怀":愿月影带着我的思念,悄然流入你的怀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了汉代长门宫中失宠妃嫔在寒夜寂寥中携琴难成调、托月寄情的孤寂生活与内心挣扎,表达了她对君王回心转意的渺茫期许及封建宫廷女性因礼教束缚被迫隐忍的复杂情态。
2. 分段赏析
“茕茕孤思逼”:“茕茕”形容孤独无依,“孤思逼”直写内心被愁绪填满。开篇点明宫人独居深宫的孤寂,无人相伴的压抑感扑面而来,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寂寂长门夕”:“长门”代指冷宫,与“寂寂”呼应,描绘出黄昏时分长门宫的冷清萧瑟。通过环境描写,暗示宫人被遗忘、被边缘化的处境,强化了“孤寂”的意象。“妾妒亦非深”:直言宫人并非因嫉妒失宠,而是君王的恩宠已悄然消逝。看似自辩,实则暗含对帝王薄情的无奈与哀怨,揭示宫怨的本质是权力与情感的不对等。“君恩那不惜”:反问语气强化悲情——君王的恩情怎会如此轻易消散?“不惜”二字直指帝王对后宫女子的轻慢,也流露宫人对往昔宠爱的追忆与不甘。“携琴就玉阶”:宫人抱琴登上玉阶,试图以琴声排遣愁绪。动作描写暗示其试图通过才艺重获关注,但“玉阶”的华美与“琴”的孤寂形成对比,反衬处境的凄凉。“调悲声未谐”:琴声悲切却不成曲调,暗示宫人内心纷乱,情感难以平复。以“声未谐”暗喻君臣、男女关系的破裂,琴音的破碎象征希望的渺茫。“将心托明月”:借明月寄托相思,是古典诗歌常见意象。明月跨越宫墙,成为宫人与君王之间唯一的联系,既显痴情,又暗含对命运的无力感。“流影入君怀”:“流影”既指月光下的身影,亦暗喻宫人飘零的身世。希望自己的身影能随月光流入君王怀中,是绝望中最后的幻想,更显现实的冰冷与孤独。
上一篇:唐·李颀《寄韩鹏》
下一篇:唐·徐彦伯《胡无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