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ēn
tíng
yún
wèi
fāng
chéng

朝代:唐作者:纪唐夫浏览量:1
shì
míng
shí
pín
cháng
ān
jiàn
xìng
yuán
chūn
fèng
huáng
zhào
xià
suī
zhān
mìng
yīng
cái
gāo
què
lèi
shēn
qiě
jìn
绿
líng
xiāo
hèn
huáng
shòu
xíng
chén
fāng
chéng
ruò
cháng
shā
yóu
qiān
shān
wàn
jīn

译文

为何在这圣明的时代频繁地泣玉悲叹,不能得见长安杏园的春色。虽然承蒙皇帝诏书授予官职,但才高如鹦鹉却反遭拖累。暂且饮尽绿醽酒来消解心中积恨,不要推辞黄绶之职而回避行路扬尘。方城之路如果比作去长沙的路,还隔着千山万水般的艰难。

逐句剖析

"何事明时泣玉频":为何在这圣明的时代频繁地泣玉悲叹,

"长安不见杏园春":不能得见长安杏园的春色。

"凤凰诏下虽沾命":虽然承蒙皇帝诏书授予官职,

"鹦鹉才高却累身":但才高如鹦鹉却反遭拖累。

"且尽绿醽销积恨":暂且饮尽绿醽酒来消解心中积恨,

# 尽:一作饮。

"莫辞黄绶拂行尘":不要推辞黄绶之职而回避行路扬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方城之路如果比作去长沙的路,

"犹隔千山与万津":还隔着千山万水般的艰难。

# 隔:一作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温庭筠尉方城》是唐代诗人纪唐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是送别被贬的温庭筠,表达对其遭遇的同情和劝慰。内容上,开篇点明温庭筠在明时多次受挫的境遇,感叹其未享长安杏园之春;颔联指出他虽获诏命却因才高遭累;颈联劝其借酒消恨,莫嫌官职卑微;尾联以方城与长沙路相比,言路途遥远艰难。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等,借“泣玉”“凤凰诏”“鹦鹉才高”的典故,生动展现温庭筠的坎坷。分段来看,首联营造出凄凉氛围,颔联揭示命运原因,颈联给予安慰鼓励,尾联渲染路途之苦。这首诗情感真挚,对仗工整,将对友人的同情、关切与对其才华遭忌的不平融入其中,语言流畅自然,既反映了温庭筠的不幸遭遇,也体现了纪唐夫与友人之间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以疑问开篇,“泣玉频”运用和氏璧的典故,表达温庭筠在政治清明之时却多次失意,“长安不见杏园春”暗示他未能科举高中、实现抱负,奠定了全诗悲叹惋惜的基调。颔联“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凤凰诏”写温庭筠虽得朝廷任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则将其比作因才华出众而招祸的鹦鹉,道出他因才遭忌、命运坎坷的无奈。颈联“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劝慰友人暂且借美酒消解心中积怨,不要嫌弃低微官职,要拂去尘埃前往赴任,体现出对友人的关怀与劝勉。尾联“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将友人赴任的方城与贾谊被贬的长沙相比,强调路途遥远,进一步烘托出对友人此去的担忧与不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庭筠之任,文士诗人争为辞送,唯纪唐夫得其尤。诗曰:“何事明时泣玉频……”

五代十国王定保《唐摭言》

# (温庭筠)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连举进士,竟不中第,至是,谪为九品吏。进士纪唐夫叹庭筠之冤,赠之诗曰:“凤凰诏下虽承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人多讽诵。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

# 首句设问,有代为怨诉意。今者凤凰诏下,虽奉人君之命,而“鹦鹉才高”,竟遭奸佞之谗,可见遇与不遇,亦属时为之而已。为君计者,宜尽杯酒,以消积恨,不辞黄绶以拂行尘;且方城虽阻,以较贾谊之长沙,此地则犹近也。岂足为君戚哉!

明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

# 一、二补题所无,三、四点题,以“虽”“却”应“频”字,五、六送,“且尽”“莫辞”应“虽”“却”二字,七、八承五、六。飞卿才高天下,嫉者蜂起,生无一第之荣,死有千古之名,唐夫真是知己。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轩然高举,一气盘旋,宜其倾倒群英。《诗话》云当日赠诗甚多,独此推为擅场:正以确切其人故耳。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琮《霞》

下一篇:唐·王昌龄《过华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