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朝代:唐作者:雍陶浏览量:2
shū
tóng
gàn
fēng
xiāo
tiáo
suì
wǎn
qín
cái
lǎo
tiān
hán
guì
diāo
bēi
gēn
bàn
kǒng
wěi
quán
jiāo
xìng
zài
lóng
mén
xià
zhī
yīn
kěn
liáo

译文

一棵稀疏的梧桐只剩下一根枝干,在风雨的侵袭下,它一天天地愈发萧条冷落。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梧桐本可作琴材,如今却已老去,天气寒冷桂树的叶子也凋零了。已经为树根半死而悲伤,又担心树尾完全被烧焦。幸运的是处在龙门之下,真希望有知音能懂得它,不会让它在这寂寞的环境里无人问津。

逐句剖析

"疏桐余一干":一棵稀疏的梧桐只剩下一根枝干,

"风雨日萧条":在风雨的侵袭下,它一天天地愈发萧条冷落。

"岁晚琴材老":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梧桐本可作琴材,如今却已老去,

"天寒桂叶凋":天气寒冷桂树的叶子也凋零了。

"已悲根半死":已经为树根半死而悲伤,

"复恐尾全焦":又担心树尾完全被烧焦。

"幸在龙门下":幸运的是处在龙门之下,

"知音肯寂寥":真希望有知音能懂得它,不会让它在这寂寞的环境里无人问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孤桐》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孤桐为吟咏对象,首联描绘了它在风雨中日渐萧条的景象。颔联写岁晚琴材变老、天寒桂叶凋零,颈联写担忧树根半死、树尾焦枯,生动展现出孤桐所处境遇的艰难。尾联笔锋一转,提到身处龙门下,期待知音不会让自己寂寞。全诗表达了自身所处困境的悲叹,又暗含对知音赏识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疏桐余一干,风雨日萧条”,这两句诗中“疏桐”点明所咏之物,“余一干”描绘出梧桐稀疏只剩一根枝干的衰败模样。“风雨日萧条”则进一步渲染环境,风雨交加让梧桐每况愈下,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这两句诗中“岁晚”“天寒”点明时间,随着岁月流逝,原本可作为琴材的梧桐已老去,连桂叶也因寒冷而凋零。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更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衰落。颈联:“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这两句诗中“已悲”“复恐”将诗人的情感层层递进,树根半死已让人悲伤,又担心树尾完全被烧焦,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恐惧,进一步深化了孤桐所面临的困境。尾联:“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这两句诗中“幸”字转折,表明虽然孤桐处境艰难,但好在处于龙门之下。“知音肯寂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希望知音能够出现,不会让自己在寂寞中度过,体现出诗人对理解和认可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下一篇: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