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仞耸巍巍":陡峭的山峰高耸入云,
"晴岚染近畿":晴空下山间的雾气晕染着京都郊野。
"孤高不可状":孤绝高峻的山势难以用语言形容,
"图写尽应非":再好的画师也画不出它的神韵。
"绝顶神仙会":山顶仿佛是神仙聚会之地,
"半空鸾鹤归":半空中鸾鸟与仙鹤盘旋飞回。
"云台分远霭":云雾缭绕的高台分隔了远处的云气,
"树谷隐斜晖":山谷中的树林掩映着夕阳余晖。
"坠石连村响":山石坠落声接连震动村庄,
"狂雷发庙威":惊雷炸响显出庙宇的威严。
"气中寒渭阔":山间寒气笼罩着宽阔的渭河,
"影外白楼微":远处白楼的影子在雾气中显得微小。
"云对莲花落":云朵朝着莲花峰飘落,
"泉横露掌飞":山泉如露水般从手掌状岩石间横飞而下。
"乳悬危磴滑":钟乳石悬挂在险峻湿滑的石阶旁,
"樵彻上方稀":砍柴人到达山顶的路愈发稀少。
"澹泊生真趣":淡泊名利才生出真正趣味,
# 澹:一作淡。
"逍遥息世机":逍遥自在忘却世俗心机。
"野花明涧路":野花点缀着山涧小路鲜艳明亮,
"春藓涩松围":春苔湿滑缠绕松树四周。
"远洞时闻磬":远处山洞中不时传来佛寺的磬声,
"群僧昼掩扉":僧人们白天也关着寺门。
"他年洗尘骨":但愿未来洗净尘世凡胎,
"香火愿相依":与这山中的香火佛寺长久相伴。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1. 分段赏析
首四句总括华山的高峻与超凡。首句“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中,“峭仞”指陡峭如刀削的山壁,“晴岚”是晴日山间雾气,一“耸”一“染”既突出山体拔地而起的险峻,又以雾气氤氲的柔和晕染京都郊野,刚柔相济。次句“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更以否定句式强调华山孤绝高耸之态超越言语与画笔的极限,通过“不可状”“尽应非”的留白,让读者自行想象其巍峨,也为后文的描写埋下伏笔。中间十二句分写不同视角下的华山奇观。“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以缥缈传说赋予山巅灵异气质,鸾鹤归巢的动态与静态山体形成对照;“云台分远霭”实写北峰割裂云雾的壮景,而“树谷隐斜晖”则捕捉到夕阳沉入林谷的刹那,明暗交织中凸显空间纵深感。紧接着“坠石连村响”以滚石震动村庄的巨响、“狂雷发庙威”借惊雷烘托庙宇威严,通过听觉强化山势之险;而“气中寒渭阔”将视线延伸至雾气笼罩的渭河,“影外白楼微”又让楼阁在光影中若隐若现,形成宏阔与幽微的意境反差。“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紧扣华山莲花峰、仙掌峰两处奇景,“莲花”以云落峰前拟花谢之态,“露掌”喻泉水如仙人掌中露珠横飞,动静相生间尽显山间灵秀;“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刻画险境,钟乳石垂挂于高危石阶旁,樵夫足迹至山顶愈发稀少,“危磴”的湿滑与“上方稀”的人迹罕至,侧面烘托攀登之艰险。后八句由景入情,抒发心境。“澹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直抒胸臆,“澹泊”与“逍遥”点明远离名利、忘却俗世算计的追求;“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转而以山花照亮涧边小径,春苔湿润松树周围,“明”字赋予野花点亮幽径的生机,“涩”字描摹苔藓湿滑的质感,自然景致中暗含淡泊生活的真趣。“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以“磬声”断续与“僧扉昼掩”的细节,写空山佛寺的幽寂,为结尾的皈依之志铺垫;末句“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收束全篇,“洗尘骨”喻洗涤俗世污浊,“香火”指佛寺修行,诗人愿将来皈依山林,与香火长伴,将前文对山景的礼赞升华为对精神归宿的明确寄托,山景的仙气、幽寂与宗教意象在此交融,传递出超然世外的生命理想。
上一篇:唐·唐彦谦《秋葵》
下一篇:唐·郑谷《兴州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