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龙麝锦帷傍":锦帷旁放置着一炉龙脑麝香,
# 龙麝:香料名。龙:龙涎香,旧说是龙所吐涎而凝成,非是,而是一种鲸鱼肠内的分泌物。麝:麝香,是极贵重的香料。
"屏掩映":屏风掩映之间,
"烛荧煌":烛火辉煌闪烁。
# 荧煌:闪烁、忽明忽暗。
"禁楼刁斗喜初长":禁楼传来的刁斗声里,欣喜秋夜开始漫长,
# 喜初长:刁斗声长,初夜时分,故喜,夜尚久而可乐也。,刁斗:古有二说,一曰“以铜作鐎器,受一斗,昼炊饭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此处似以“小铃”为当,禁宫中无须行军之“刁斗”。,禁楼:皇城的楼阁。
"罗荐绣鸳鸯":丝织的席褥上绣着鸳鸯。
# 荐:垫席。
"山枕上":山形枕头上,
# 山枕:两端突起而中凹的枕头。或曰,古人用屏风围枕,谓之枕屏,屏上画山水,故词家称为山枕。
"私语口脂香":私密的话语间传来口脂的芳香。
"每逢清夜与良晨":每到清静的夜晚和美好的清晨,
"多怅望":总是多有怅然眺望,
# 怅望:失意,惆怅。
"足伤神":足以伤神。
"云迷水隔意中人":意中人被云雾迷障、河水阻隔,
"寂寞绣罗茵":寂寞地独对绣花纹的褥子。
# 罗茵:华美的垫席、褥子。茵:褥子。
"山枕上":山形枕头上,
"几点泪痕新":新落下几点泪痕。
"曾如刘阮访仙踪":曾像刘晨、阮肇探访仙踪一样,
# 刘阮:刘晨、阮肇二人。诗词中常用“刘阮”、“刘郎”、“阮郎”来指久去不归的心爱男子。
"深洞客":如入深洞的客子,
# 深洞客:既指刘、阮所遇之仙女,也指所爱的深闺女子。
"此时逢":在此时相逢。
"绮筵散后绣衾同":绮丽的筵席散后,共卧绣被,
# 绮筵:富丽的筵席。
"款曲见韶容":款款倾诉我对仙容的仰慕。
# 款曲:殷勤、缠绵。
"山枕上":山形枕头上,
"长是怯晨钟":总是害怕听到晨钟响起。
"露桃花里小楼深":露桃花开的深幽小楼里,
# 露桃:露井上的桃树。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此处泛指庭院中桃树。
"持玉盏":手持玉杯,
"听瑶琴":聆听瑶琴之声。
# 瑶琴:用玉装饰的琴,泛指华美的琴。鲍照《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醉归青琐入鸳衾":醉后穿过刻有连环花纹的门窗,躺入鸳鸯被中,
# 青琐:古时窗、墙雕刻连锁形,用青漆涂饰。这里以“青琐”借代为“室内”。
"月色照衣襟":月色照亮衣襟。
"山枕上":山形枕头上,
"翠钿镇眉心":翠玉花钿贴在眉心。
# 镇:紧贴着、压着。
"红炉深夜醉调笙":红炉暖阁的深夜里,醉酒调试笙管,
# 调笙:吹奏笙。,红炉:正燃着的香炉。
"敲拍处":敲击节拍处,
"玉纤轻":纤纤玉手轻柔。
# 玉纤轻:指轻轻拍按节奏。
"小屏古画岸低平":小屏风上的古画描绘着岸边低平的景色,
# 小屏古画岸低平:小屏风上的旧山水画,其岸辽远低平。
"烟月满闲庭":烟雾般的月光洒满闲静的庭院。
"山枕上":山形枕头上,
"灯背脸波横":灯影背后,眼波横流。
1. 分段赏析
其一:“一炉龙麝锦帷傍,屏掩映,烛荧煌”三句是对闺阁室内环境的描写。龙麝(龙脑与麝香)焚香置于锦帷旁,屏风掩映间,烛火煌煌。“一炉”“锦帷”“屏”“烛”等意象叠加,以精致物象勾勒出华贵、温馨的私密空间,“掩映”“荧煌”从光影动态中透出朦胧暧昧的氛围,为人物活动铺垫出旖旎基调。“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两句从室内转至时间背景。禁楼传来的刁斗声(夜间报更之声)让人察觉秋夜渐长,罗荐(丝织席褥)上绣着鸳鸯图案。“刁斗初长”暗点秋夜漫长,既符合“喜”字所隐含的心理时间(因欢聚而觉夜长可恋),又以“鸳鸯”图案隐喻人物的情爱关系,物与人的情感形成微妙呼应。“山枕上,私语口脂香”两句聚焦于人物亲昵场景。山形枕上,二人私语间传来女子口脂的香气。“山枕”点明寝卧之态,“私语”见情意绵绵,“口脂香”以嗅觉细节渲染私密氛围,简洁三字将亲昵情态与感官体验结合,尽显婉约词的含蓄风情。其二:“每逢清夜与良晨,多怅望,足伤神”三句直抒主人公的相思之愁。无论清夜还是良晨,主人公常常怅然远望,神伤不已。“清夜”“良晨”涵盖日夜,以时间跨度强调思念之频;“怅望”“伤神”直白点出情感基调,与上片的欢爱场景形成对比,揭示欢聚后的孤独落差。“云迷水隔意中人,寂寞绣罗茵”两句进一步深化愁绪。意中人被云遮水隔,遥不可及,唯有绣罗茵(绣着花纹的褥子)相伴,更显寂寞。“云迷水隔”用空间阻隔的意象喻指情路障碍,虚实相生;“寂寞”二字直贯“绣罗茵”,将人物心境投射于器物,以物衬人,倍增孤清之感。“山枕上,几点泪痕新”两句以细节收束愁情。山枕之上,新落几点泪痕。“新”字突出泪痕非一日累积,见思念之切、哀愁之新;此前“私语”与此刻“泪痕”形成鲜明对照,通过同一空间(山枕)的场景转换,强化情感的跌宕起伏,含蓄而有力地传递出相思之痛。其三:“曾如刘阮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三句借用典故(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以“深洞客”自比,写与意中人如仙缘般的相遇。典故的运用为情爱赋予浪漫幻想色彩,“此时逢”三字虽平淡,却暗藏久别重逢的庆幸,为下文欢聚场景张本。“绮筵散后绣衾同,款曲见韶容”两句描写欢聚情景。绮丽筵席散后,二人共眠绣衾,温柔相待中得见对方美丽容颜。“绮筵”见欢聚之盛,“绣衾同”直言肌肤之亲,“款曲”(殷勤周至)刻画相处的柔情蜜意,“韶容”则以容貌之美衬心境之悦,叙事中兼具细腻的情感流动。“山枕上,长是怯晨钟”两句转写欢聚时的心理。山枕之上,总是害怕听到晨钟响起。“怯晨钟”以动作细节(害怕天明)暗示欢聚时光短暂,唯恐离别到来,将人物贪恋情深、恐惧分离的微妙心理刻画得生动可感,以日常声响传递出浓重的依恋之情。其四:“露桃花里小楼深,持玉盏,听瑶琴”三句营造春日宴饮场景。露桃花开的深幽小楼中,主人公手持玉杯,聆听瑶琴雅音。“露桃花”点明春季,以明艳花景烘托环境的雅致;“持玉盏”“听瑶琴”从动作与听觉角度展现生活的风雅闲逸,为下文醉归铺垫出浪漫氛围。“醉归青琐入鸳衾,月色照衣襟”两句续写宴饮后的情态。醉后穿过青琐(刻有连环形花纹的门窗)进入绣被,月光映照衣襟。“醉归”“入鸳衾”衔接宴饮与寝卧场景,见情事之自然;“月色照衣襟”以冷色调的月光勾勒人物动态,既点出时间(深夜),又以清辉笼罩的画面感,增添诗意的朦胧与柔美。“山枕上,翠钿镇眉心”两句聚焦女子妆容细节。山枕之上,翠钿(翠玉制成的花钿)贴在眉心。“翠钿”以饰物之美刻画女子的精致情态,“镇眉心”三字既写静态妆容,又暗含心事“压”于心头的隐喻,在艳丽描写中隐约透出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其五:“红炉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三句描绘深夜笙歌场景。红炉暖阁中,主人公醉酒调试笙管,纤纤细手轻敲节拍。“红炉”烘染温暖氛围,“醉调笙”见宴饮之酣畅,“玉纤轻”以动作的轻柔曼妙,凸显女子的温婉姿态,画面中兼具听觉(笙声)与视觉(纤手)的细腻美感。“小屏古画岸低平,烟月满闲庭”两句转写室内外景色。小屏风上绘着岸边平阔的古画,庭院中烟月弥漫。“小屏古画”以静态器物增添空间的古典意趣,“烟月满闲庭”则以空庭烟月的清幽之景,与室内的热烈宴饮形成对比,一实一虚,一闹一静,营造出富有层次的意境。“山枕上,灯背脸波横”两句以特写收束全篇。山枕之上,灯影背后,女子眼波横流。“灯背”营造光影的明暗对比,“脸波横”以眼波流转的细节,传递出女子复杂的情态——既含酒后的朦胧醉意,又有脉脉含情的温柔,亦或隐含离别将至的哀愁。以景语作结,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上一篇:唐·李白《炼丹井》
下一篇: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