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àn
dān
jǐ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wén
shuō
shén
xiān
jìn
hóng
liàn
dān
céng
zhàn
yún
fēng
tíng
qián
fèi
jǐng
jīn
yóu
zài
jiàn
cháng
sōng
jiàn
duǎn
sōng

译文

听说晋代如同神仙一般的葛洪,曾经在这处云峰之上炼丹。庭院前面那口废弃的井如今还在,却看不到当年的长松,只看到了短松。

逐句剖析

"闻说神仙晋葛洪":听说晋代如同神仙一般的葛洪,

# 葛洪:晋炼丹术士,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他长期在深山炼丹,鼓吹人能成仙的宗教思想,著有《抱朴子》等书。

"炼丹曾此占云峰":曾经在这处云峰之上炼丹。

"庭前废井今犹在":庭院前面那口废弃的井如今还在,

"不见长松见短松":却看不到当年的长松,只看到了短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炼丹井》是盛唐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晋代葛洪曾在此云峰炼丹的传说,描写了庭前废井犹存,长松已变为短松的景象。运用用典、对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悠远的意境,表达了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融入历史典故,使诗歌富有文化内涵,体现了李白豪放飘逸又蕴含深刻人生感悟的诗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了晋代葛洪炼丹的典故,借葛洪这一历史人物和其炼丹的事迹,为诗歌增添了神秘和历史文化的氛围,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对比:“不见长松见短松”将过去可能存在的长松与如今看到的短松进行对比,“庭前废井今犹在”又把过去的炼丹场景与现在的废井景象相对照,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庭前废井”“短松”等眼前之景,借这些富有沧桑感的景物,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

2. 分段赏析

“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一二句开篇以“闻说”二字引入,点明听说晋代的葛洪如同神仙一般,曾经在这云峰之处炼丹,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也交代了诗歌所咏对象和地点,引发读者对葛洪炼丹场景的想象。“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三四句描写眼前的景象,庭前曾经用于炼丹的废井如今依然存在,然而曾经的长松却已不见,只能看到短松。“今犹在”与“不见”形成鲜明对比,“长松”和“短松”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曾经的辉煌不再,表达出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的追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庭前桃》

下一篇:唐·顾夐《甘州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