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神仙晋葛洪":听说晋代如同神仙一般的葛洪,
# 葛洪:晋炼丹术士,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他长期在深山炼丹,鼓吹人能成仙的宗教思想,著有《抱朴子》等书。
"炼丹曾此占云峰":曾经在这处云峰之上炼丹。
"庭前废井今犹在":庭院前面那口废弃的井如今还在,
"不见长松见短松":却看不到当年的长松,只看到了短松。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了晋代葛洪炼丹的典故,借葛洪这一历史人物和其炼丹的事迹,为诗歌增添了神秘和历史文化的氛围,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对比:“不见长松见短松”将过去可能存在的长松与如今看到的短松进行对比,“庭前废井今犹在”又把过去的炼丹场景与现在的废井景象相对照,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庭前废井”“短松”等眼前之景,借这些富有沧桑感的景物,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
2. 分段赏析
“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一二句开篇以“闻说”二字引入,点明听说晋代的葛洪如同神仙一般,曾经在这云峰之处炼丹,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也交代了诗歌所咏对象和地点,引发读者对葛洪炼丹场景的想象。“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三四句描写眼前的景象,庭前曾经用于炼丹的废井如今依然存在,然而曾经的长松却已不见,只能看到短松。“今犹在”与“不见”形成鲜明对比,“长松”和“短松”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曾经的辉煌不再,表达出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