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xiāng
zèng
sēng

朝代:唐作者:韩熙载浏览量:1
xiāng
jǐng
yōu
yuǎn
shān
píng
miàn
kāi
píng
shī
lǐng
dài
guà
guān
lái
yào
wèi
shí
cǎi
sōng
rào
shè
zāi
lín
quán
duō
xìng
shì
xiào
liú
léi

译文

无相寺的景色清幽深远,四面环山如屏风般展开。请师父您带着仙鹤自在生活吧,等待我辞去官职后前来相聚。药材应依照时节采摘,松树适宜绕着房舍栽种。这山林清泉自能引发诸多兴致,我并非刻意效仿前人归隐的举动。

逐句剖析

"无相景幽远":无相寺的景色清幽深远,

"山屏四面开":四面环山如屏风般展开。

"凭师领鹤去":请师父您带着仙鹤自在生活吧,

"待我挂冠来":等待我辞去官职后前来相聚。

"药为依时采":药材应依照时节采摘,

"松宜绕舍栽":松树适宜绕着房舍栽种。

"林泉自多兴":这山林清泉自能引发诸多兴致,

"不是效刘雷":我并非刻意效仿前人归隐的举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溧水无相寺赠僧》是五代诗人韩熙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以简淡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无相寺清幽的环境与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无相景幽远,山屏四面开”绘寺院被群山环绕的静谧之景,奠定幽远基调;颔联“凭师领鹤去,待我挂冠来”借“领鹤”“挂冠”,既赞僧人生活的超脱,又表自己辞官归隐的心愿;颈联“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以采药、种松的日常细节,具体化与自然相融的生活图景;尾联“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直陈心迹,强调对林泉之趣的喜爱出于本心,而非效仿古人归隐之举。在对寺院环境的描绘中寄寓超脱官场、回归自然的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唐文人

韩熙载(902?~970),南唐文人。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入南唐,历事李昪(烈祖)、李璟(中主)、李煜(后主)三朝,历任户部侍郎、兵部尚书、中书侍郎等职。尝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世传《韩熙载夜宴图》所绘即此。卒谥文靖,赠右仆射平章事。韩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衣冠常制新格,为当时风流之冠。其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请求其作文章碑表的人很多。其所作制诰典雅凝重,有元和之风。著有《拟议集》《定居集》,均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山屏四面开”将环绕寺院的群山比作展开的屏风,以景物形象的比喻手法,凸显环境的幽远静谧与隔绝尘世的开阔感。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幽远”二字奠定全诗清幽基调,既点明寺院“无相”的空寂意境,又为后续归隐情志的抒发营造自然背景。颔联:“领鹤”以仙鹤象征僧人的超脱自在,暗合寺院清修生活;“挂冠”化用辞官典故,直陈诗人对脱离官场的向往。两句形成对话式结构,前句写僧人当下的闲适,后句写自身未来的期许,通过表达方式的对照,将对僧人居境的歆羡与自我归隐的心愿自然衔接,情感含蓄而明确。颈联:“采药”“种松”既是事物形象的具体刻画,又暗含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依时”“绕舍”用词精准,体现对生活节奏的把控与居住环境的构想,语言风格质朴写实,于细微处见对山林生活的真切向往,与首联的环境描写形成“景—愿—行”的逻辑递进。尾联:“林泉”代指自然山水,作为景物形象总括前文描绘的清幽之境;“不是效刘雷”以否定句式强调对自然之趣的追求出于本心,而非模仿古人(“刘雷”或指隐逸名士)。此句通过内容主题的升华,破除对归隐的形式化理解,凸显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流俗的精神态度,情感质朴而坚定,与全诗简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一脉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十五舅》

下一篇:唐·白居易《咏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