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píng
shuí
xiāng
ài
shān
guì
fēi
wǎng
jiào
shēng
chù
yuǎn
chóu
jiàn
zhāi
lái
wǎn
duó
hóng
xiá
qíng
zhàng
wēi
nán
huāng
suǒ
liàn
wèi
ěr
wàng
guī

译文

往日里有谁对荔枝如此钟情,在骊山,它遇到了杨贵妃。可惜它生长的地方太过遥远,让人发愁的是,采摘来的数量稀少。傍晚时,它的色泽赛过了红霞,晴天里,更压过了南方瘴疠之地的阴霾。南荒之地有什么值得留恋,就因为荔枝,让人乐而忘归。

逐句剖析

"平昔谁相爱":往日里有谁对荔枝如此钟情,

"骊山遇贵妃":在骊山,它遇到了杨贵妃。

"枉教生处远":可惜它生长的地方太过遥远,

"愁见摘来稀":让人发愁的是,采摘来的数量稀少。

"晚夺红霞色":傍晚时,它的色泽赛过了红霞,

# 红:一作江。,晚:一作晓。

"晴欺瘴日威":晴天里,更压过了南方瘴疠之地的阴霾。

"南荒何所恋":南荒之地有什么值得留恋,

# 恋:一作慰。

"为尔即忘归":就因为荔枝,让人乐而忘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荔枝》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围绕荔枝,通过描写荔枝与杨贵妃的关联,以及荔枝本身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首联点明荔枝与杨贵妃在骊山的渊源;颔联感慨荔枝生长地遥远,采摘不易;颈联描绘荔枝色泽艳丽,不惧瘴气;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荔枝的魅力让人留恋南荒。诗人巧妙化用杨贵妃与荔枝的历史典故,“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年往事为诗作注入深厚文化底蕴;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赋予荔枝鲜活生命力,使其仿若拥有灵智,主动与晚霞争艳,在晴日中挑战瘴气,生动展现荔枝的艳丽与坚韧。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在唐代咏物诗中别具一格,体现郑谷善于捕捉事物特点并抒情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运用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平昔谁相爱”以疑问起笔,引发读者思考,“骊山遇贵妃”点明荔枝与杨贵妃在骊山的关联,为荔枝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也暗示了荔枝的珍贵。颔联“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枉教生处远”感慨荔枝生长的地方过于遥远,“愁见摘来稀”则写出因为路途遥远,采摘运输困难,见到荔枝被摘来的数量稀少而发愁,体现出荔枝的难得。颈联“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晚夺红霞色”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荔枝在傍晚时分色泽艳丽,比红霞还要夺目;“晴欺瘴日威”则写出荔枝在晴天能抵御瘴气的威胁,突出荔枝品质优良,不惧恶劣环境。尾联“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南荒何所恋”先提出疑问,“为尔即忘归”则直接表明因为荔枝的魅力,让人留恋南荒之地而忘记回归,直抒胸臆,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下一篇:唐·上官仪《安德山池宴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