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平畴五字劳":在广阔田野般的考场上奋力一搏,全凭五言诗章付出辛劳,
"昼归乡去锦为袍":白天归乡之时,已身着锦绣官袍。
"大鹏出海翎犹湿":大鹏刚出海时,羽毛还带着湿气,
"骏马辞天气正豪":骏马离开天际时,气势正豪迈奔放。
"九子旧山增秀绝":九子山因你的及第而增添了秀丽的景色,
"二南新格变风骚":你以如《二南》般的新诗风,改变了当下的诗坛风貌。
"由来稽古符公道":自古以来,考察古事、遵循正道就能符合公正的原则,
"平地丹梯甲乙高":如今你如同从平地登上红色的阶梯,科举及第名列前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贺诗。诗中赞颂了杜荀鹤的才华与及第成就,通过典故表达对其诗风革新、家乡添彩的祝愿,以“平地丹梯甲乙高”隐喻科举登第的荣耀并寄寓对其未来仕途的期许,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及第的祝贺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多个典故,如“二南新格变风骚”一句,借用“二南”的典故:“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古代诗歌的典范,代表着正统优秀的诗风传统。诗人借此典故,将杜荀鹤的诗风革新与“二南”所代表的诗歌传统相联系,意在表明杜荀鹤科举及第后,其诗歌创作能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变当时的诗坛风貌,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与期许。对偶:“大鹏出海翎犹湿”与“骏马辞天气正豪”形成工整对偶,“大鹏出海”对“骏马辞天”,“翎犹湿”对“气正豪”,词性相对,句式对称。以两种昂扬的意象并列,从动态与气势上相互呼应,共同强化了杜荀鹤及第后的豪迈气象。比喻:末句“平地丹梯甲乙高”中,以“丹梯”比喻科举晋升的阶梯,将无形的科举之路具象化为可见的红色阶梯,形象地展现出科举进阶的过程;以“甲乙”代指进士科第的等级,用科第名次的符号象征功名成就。两个比喻结合,将对功名的推崇融入具体意象中,表达含蓄而深刻,让读者感受到科举成功带来的荣耀与崇高。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战平畴五字劳,昼归乡去锦为袍”:点明杜荀鹤在科举考试中经过努力后成功及第。“昼归乡去锦为袍”描绘了他白天身着华丽的锦袍归乡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他及第后的荣耀和得意,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大鹏出海翎犹湿,骏马辞天气正豪”: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杜荀鹤比作大鹏和骏马。“大鹏出海翎犹湿”,大鹏从海上飞出,羽毛还带着湿气,象征着他刚刚经历科举这场“风雨”的洗礼,但已经展翅高飞;“骏马辞天气正豪”,骏马离开天空,气势正豪迈,进一步突出了杜荀鹤的不凡气势和自信。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杜荀鹤及第后的意气风发。颈联“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从两个方面对杜荀鹤及第进行赞美。“九子旧山增秀绝”,九子山是杜荀鹤家乡的山,他的及第让家乡的山都增添了秀丽的景色,意味着他的成功为家乡带来了荣耀;“二南新格变风骚”,将杜荀鹤的诗风革新与“二南”所代表的诗歌传统相联系,意在表明杜荀鹤科举及第后,其诗歌创作能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变当时的诗坛风貌,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与期许。尾联“由来稽古符公道,平地丹梯甲乙高”:从科举的公正性角度进行阐述。“由来稽古符公道”,自古以来,考察古事、遵循正道就能符合公正的原则,说明杜荀鹤的及第是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对古事的钻研,是公正的结果;“平地丹梯甲乙高”,在平坦的道路上,通往成功的阶梯显得高峻,表达了对杜荀鹤未来在仕途上能够继续高升的期许。
上一篇:唐·李世民《宴中山》
下一篇:唐·杜甫《赠韦七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