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频甘得罪":因频繁进谏甘愿获罪,
# 甘:甘心情愿。,频:多。,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
"一骑入南深":单人匹马向南方荒远之地前行。
# 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
"若顺吾皇意":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
# 若顺吾皇意:“若顺”二句:意谓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
"即无臣子心":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
"织花蛮市布":(迁客贬谪后)在南方集市织着带有花纹的蛮布,
# 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
"捣月象州砧":月夜中捣衣声来自象州的捣衣石。
# 砧:洗衣石。,象州:公元591年(隋开皇十一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
"蒙雪知何日":不知何时能蒙受皇恩昭雪,
# 蒙雪:得到昭雪平反。
"凭楼望北吟":唯有独倚高楼,望北而吟。
# 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围绕送别被贬至荒远之地的友人展开,既体现出对友人忠直品格的赞赏,又流露出对其蒙冤遭贬的惋惜哀伤,情感复杂真挚,意蕴深厚。
2. 分段赏析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两句是送别场景的总起。前句以“谏频”暗指迁客多次直言进谏的刚直性格,“甘得罪”则凸显其不惜触怒权贵的忠耿气节;后句“一骑入南深”以孤骑远涉的意象,勾勒出友人被贬南疆的孤凄境遇,简洁笔墨中已见送别时的沉重氛围。“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两句是对迁客品格的直接褒扬。诗人以假设句式剖白心迹,指出若为顺从君意而缄默,便失却臣子的正直本心,既为友人被贬鸣不平,亦以斩截语气肯定其坚守道义的难能可贵,字里行间激荡着对忠直之士的崇敬之情。“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两句转写迁客的贬谪生活。“蛮市”“象州”以地域名词点出蛮荒之地,“织花布”“捣砧声”则借日常劳作场景,侧面展现友人在偏远异乡的艰辛处境。“月”字嵌入“捣砧”动作中,既营造出月夜捣衣的孤寂画面,亦暗含对迁客思乡之情的委婉烘托。“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两句收束全诗,直抒别后忧思。“蒙雪”以冰雪覆盖喻指友人归期渺茫,“知何日”的叩问饱含牵挂与无奈;“凭楼望北”则通过典型动作,刻画出迁客登高远眺、心系故园的形象,“吟”字虽淡,却将其含冤难诉、望乡兴叹的复杂心境尽付其间,余韵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