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yuè

朝代:唐作者:赵璜浏览量:1
liù
yuè
huǒ
yún
sàn
chán
shēng
míng
shù
shāo
qiū
fēng
biàn
便
jiè
xiāo
tiáo
qīng
guó
sān
nián
bié
yān
xiá
yáo
xíng
rén
duàn
xiāo
gèng
shàng
líng
qiáo

译文

六月里炽热的火云渐渐消散,蝉儿在树梢间不住地啼鸣。秋风尚未吹起,可客居的愁思已令人孤寂。与国都一别已是三年,这一路云烟渺茫遥远。远行的人断了消息,我登上灞陵桥,愁绪更添。

逐句剖析

"六月火云散":六月里炽热的火云渐渐消散,

"蝉声鸣树梢":蝉儿在树梢间不住地啼鸣。

"秋风岂便借":秋风尚未吹起,

"客思已萧条":可客居的愁思已令人孤寂。

"倾国三年别":与国都一别已是三年,

"烟霞一路遥":这一路云烟渺茫遥远。

"行人断消息":远行的人断了消息,

"更上灞陵桥":我登上灞陵桥,愁绪更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月》是唐代赵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赵璜在唐代诗坛有一定影响力。此诗主题围绕客居他乡的思念之情展开。首联描绘六月火云消散、蝉鸣树梢的夏日景象;颔联由景及情,写秋风未起但客思已现萧条;颈联叙述与国都分别三年,路途遥远;尾联写行人消息断绝,诗人登上灞陵桥,更添愁绪。写作手法上,运用借景抒情,以夏日之景烘托客思;还使用了直抒胸臆,如“客思已萧条”直接表达内心感受。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精巧的结构,在唐代羁旅诗中别具一格,体现了赵璜诗歌善于情景交融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六月火云散,蝉声鸣树梢”描绘了六月火云消散,蝉在树梢鸣叫的夏日景象,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勾勒出一幅典型的夏日图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颔联“秋风岂便借,客思已萧条”,“秋风岂便借”,秋风尚未起,诗人却已感受到客居他乡的愁思。“客思已萧条”直接点明诗人此时内心的孤寂与愁绪,由景及情,转折自然,表现出客居的无奈。颈联“倾国三年别,烟霞一路遥”,“倾国三年别”叙述与国都分别已达三年之久,“烟霞一路遥”则强调路途遥远,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表述,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尾联“行人断消息,更上灞陵桥”,“行人断消息”写出与友人或家人音信断绝的愁苦,“更上灞陵桥”则是诗人在这种愁苦下登上灞陵桥,希望能有所慰藉,却更添愁绪,将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佚名《夭桃诗》

下一篇:唐·熊皎《游嵩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