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惜金缕衣":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
"劝君须惜少年时":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 须惜:珍惜。一作惜取。
"有花堪折直须折":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 直须:尽管;不必犹豫。直:直接,爽快。,堪:可以,能够。,有花:一作花开。
"莫待无花空折枝":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 莫待:不要等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金缕衣》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乐府,作者一说是无名氏,一说是杜秋娘。该诗的主题是劝诫惜时,通过劝诫人们不要贪图荣华富贵,面对爱情要懂得及时摘取爱情果实,也可理解为劝诫人们建功立业要抓住机遇,揭示了诗人对青春的大胆和率真以及对世人珍惜时光的警示。
2. 写作手法
对比:“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以“金缕衣”象征物质财富与“少年时”象征青春光阴构成核心对比。前者被“莫惜”否定,后者被“须惜”肯定,通过“物”与“时”的轻重取舍,凸显时间不可逆的珍贵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以“有花”与“无花”的盛衰对比,隐喻青春存在与消逝的两种状态,强化及时行动的紧迫感。反复:“劝君”重复出现,两次“劝君”以对白语气营造亲切感,同时形成情感递进,从否定物质到肯定时间,强化劝诫的层次性。“惜”字在首联两度出现,“折”字在后联三次重复,通过音韵的循环往复,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说服力。直抒胸臆:全诗皆采用对话形式直接表明诗人对世人的规劝,通过“莫惜金缕衣”与“惜取少年时”的对比强化诗人对珍惜时光的强烈祈愿,后两句更是通过“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后果来强化“珍惜时光”的主题。赋:全诗四句皆采用第二人称“君”的直接对话,“劝君莫惜”、“劝君须惜”,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抒胸臆,体现“赋”的铺陈特质。比喻:“金缕衣”喻指功名利禄,“空折枝”象征虚度光阴,“花开堪折”的青春隐喻,以“花”喻青春盛景,“折花”象征把握时机,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自然意象,使哲理通俗化、形象化。“空折枝”的衰败象征,以“无花之枝”暗喻虚度光阴的悔恨,通过视觉化场景传递情感冲击,比直接说教更具感染力。起兴:全诗以“金缕衣”起兴,借华服之短暂引出青春之易逝,再通过“折花”的比喻深化主题。这种“先赋后比”的结构打破传统“先景后情”的惯例,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劝君莫惜金缕衣”以“劝君”开篇,以“金缕衣”象征物质财富与荣华富贵,通过“莫惜”二字直接否定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诗人用对比手法,为后文强调“少年时”的珍贵埋下伏笔,形成情感张力。金缕衣虽贵重,但诗人提醒其价值远不及青春时光,暗含“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哲理。次句“劝君须惜少年时”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用“须惜”强调少年时光的不可替代性。诗人通过重复“劝君”结构,强化劝诫语气,同时以“少年时”点明全诗核心主题——珍惜青春。本句与首句诗意贯通,“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第三句“有花堪折直须折”以“花开”比喻青春盛景,用“堪折直须折”呼吁及时行动。诗人转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为自然意象,既生动又富有感染力。“直须”二字语气坚定,强化了行动的紧迫性,体现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末句“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警示虚度青春的后果,“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无花空折枝”以凋零之景隐喻时光流逝后的遗憾,与前三句的积极劝诫形成强烈对比。诗句通过“莫待”与“直须”的呼应,以及“花”与“枝”的意象转换,营造出回环往复的节奏美,深化了“珍惜当下”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金缕衣》以质朴明快的劝诫姿态,建构在“惜时”这一普世价值之上。诗人用“金缕衣-少年时”的意象对举,将“直须折”的斩钉截铁与“空折枝”的怅然若失编织成复沓咏叹,使最浅显的生命感悟在“莫惜”、“莫待”的递进式劝勉中产生震撼力。全诗四句如环佩相鸣,前两句以否定与肯定的强烈反差奠定基调,后两句借“折花”动作的复现形成情感共振,在循环往复间迸发哲思光芒,当“堪折”的机遇与“空折”的警示在音韵流转中碰撞,看似重复的劝诫便升华为穿透时空的生命觉醒仪式。
# 词气明爽,手口相应,其“莫惜”、“惜取”、“堪折”、“须折”、“空折”,层层跌宕,读之不厌,可称能事。
清陆昶《历代名媛诗词》
#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秋持五斝饮,与唱《金缕衣》。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李锜长唱此词。
唐杜牧《杜秋娘诗》
# 洪遂《侍女小名录》:唐杜秋娘,金陵女子也。年十五,为浙西观察使李锜妾,尝为锜辞云尔。
清殷元勋、宋邦绥补注《才调集补注》
上一篇: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下一篇:唐·黄巢《不第后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