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
# 间:一作“下”,一作“前”。
"独酌无相亲":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举杯邀明月":举杯向天,邀请明月,
# 举杯邀明月:“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邀:邀请。
"对影成三人":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 对影:影子相对。
"月既不解饮":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
# 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既:已经。
"影徒随我身":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 徒:徒然,白白的;空。
"暂伴月将影":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
# 将:和,共。
"行乐须及春":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
#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我舞影零乱":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
#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
#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感怀诗。诗歌以“花间一壶酒”为引,通过“邀月对影”的奇幻构思,将独饮的孤寂转化为三人共饮的狂欢,最终归于“相期邈云汉”的苍凉。全诗借月、影等意象,既营造出“行乐须及春”的放达氛围,又暗藏“醒后各分散”的深沉悲慨,借酒与月的虚实对照,写出了诗人政治失意后孤独无依却旷达自适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拟人:诗人赋予明月和影子人的情感与行为,“举杯邀明月”,将明月当作可以邀请共饮的对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仿佛明月在倾听诗人歌唱而徘徊,影子在陪伴诗人舞蹈而零乱,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陪伴的渴望。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与明月、影子共饮的奇幻场景,打破了现实中孤独的局面,为诗歌增添了浪漫色彩。对比: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和影的无情,衬托诗人的有情;用“独酌无相亲”的孤独冷清场面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热闹场景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在孤独中试图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3. 分段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篇即点明诗人独自饮酒的状态。“花间”描绘出优美的环境,本应是欢乐相聚之所,然而“独酌”和“无相亲”却形成鲜明反差,突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一个人在花丛中自斟自饮,没有亲朋好友相伴,简单的描述却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的落寞,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情感基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突发奇想,打破了之前的冷清局面。他将天边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来,幻想出三人共饮的画面。这一奇特的想象,既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已极,渴望有陪伴,又展现出他浪漫的情怀。通过这种看似荒诞却充满诗意的举动,冷清的场面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也为诗歌增添了奇幻色彩。“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从月影的特性出发进行议论。明月不懂饮酒,影子也只是徒劳跟随,然而诗人暂且将它们当作伙伴,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及时行乐。“行乐须及春”不仅点出当下的美好时节,更透露出诗人在孤独中自我安慰、试图享受生活的心境。这几句诗将月和影的无情与诗人的有情相对比,进一步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同时也体现出他的豁达与乐观。“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随着酒兴渐浓,诗人进入醉乡,开始歌舞。此时,明月似乎在倾听他的歌声而徘徊不去,影子也在月光下与他一同凌乱舞动。醒着时彼此欢乐相伴,醉后却又各自分散。这几句诗将明月和影子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醉酒状态下与月、影亲密互动的场景,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温暖陪伴的渴望,以及清醒后面对孤独的无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真诚地与月、影相约,要永远结下这无情之游,期望在遥远的天河再次相聚。“无情游”表明月和影本是无情之物,而诗人却要与它们结为朋友,这更突出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执着与豁达。“相期邈云汉”则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空灵、悠远的意境,既表达出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也点尽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冷清。
4. 作品点评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全诗风格浪漫且自然,语言简洁质朴却富有感染力。在语言运用上,李白以平实的文字描绘出奇幻的场景,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俗易懂又充满奇思妙想,展现出其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 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谭云:奇想,旷想。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明沈德潜《唐诗别裁》
# 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其造句之工,屡用之。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诗殆本此。然庆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
清李家瑞《停云阁诗话》
# 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 严沧浪曰:饮情之奇。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白居易《池上》
下一篇:唐·无名氏《金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