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shuāng
jiàn
fēng

朝代:唐作者:来鹄浏览量:2
tiān
shuāng
jiàn
jīn
xián
sān
chǐ
gāo
miàn
shān
ruò
shǐ
使
huǒ
yún
shāo
dòng
shǐ
yīng
nóng
mǎn
rén
jiān

译文

两座山峰如倚天而立的长剑,从古至今都未被使用,静静矗立,它高耸的姿态,仿佛三尺宝剑凌驾于四周群山之上。倘若炽热的火云真能把这山峰熔化,到那时,农耕器具才能遍布人间,百姓安居乐业。

逐句剖析

"倚天双剑古今闲":两座山峰如倚天而立的长剑,从古至今都未被使用,静静矗立,

"三尺高于四面山":它高耸的姿态,仿佛三尺宝剑凌驾于四周群山之上。

"若使火云烧得动":倘若炽热的火云真能把这山峰熔化,

# 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

"始应农器满人间":到那时,农耕器具才能遍布人间,百姓安居乐业。

# 始应:正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庐山双剑峰》为晚唐诗人来鹄所作七言绝句。这首诗围绕“剑”字展开想象,把双剑峰比作闲置的长剑,暗示战乱中兵器没起到作用。后两句设想若火焰能将剑熔化,就该把它们重铸成农具,让农具遍布人间,以此呼吁恢复农业。作品用拟人手法把山水景象和社会现实结合,写景时隐含着反对战争、重视农业的主题,体现出对百姓苦难的关切。来鹄是多次科举未中而隐居的诗人,其诗作常关注民生,这首诗也显示出他将自然景观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的独特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来鹄(?~883?),唐代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家境贫寒,才情出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潜心诗文。师法韩柳文章,大中、咸通年间颇负才名,却屡举进士不第。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他西奔荆、襄避难,中和年间南归,客死于扬州。来鹄怀才不遇,辗转漂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亦有关注民生疾苦之作。诗作风格清丽、情感深沉。代表作品有《寒食山馆书情》《子规》《梅花》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末藩镇割据、百姓生计艰难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吟咏庐山双剑峰的景致,寄寓了自己对和平生活与农耕景象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讽喻题材的七言绝句诗​,通过​​借庐山双剑峰的雄奇景象展开奇幻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晚唐战乱频仍的愤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和平生产的强烈呼吁​​。

2. 写作手法

联想:从“剑”的形态联想到铸剑的原料“铁”,再进一步想象若铁用于农具生产,可促进农桑发展。两次联想(形似→神似→社会意义),展现诗人以小见大的思维,将自然景观升华为对国计民生的关切。想象:“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把山峰想象为“三尺”剑,重在形象塑造和初步情感赋予,基于形似。“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基于假设的延伸想象(剑是铁铸的→熔剑铸农具),实现了主题的升华和境界的开拓,是诗歌构思奇妙、立意深远的核心所在,表达了反战促农、振兴国家的美好愿望。比喻:“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将双剑峰喻为闲置的倚天长剑,并暗喻战乱中兵器的无功,将自然景观(山峰)转化为社会批判的符号,含蓄而有力地批判了战争的无效性和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

3. 分段赏析

首句:“倚天双剑古今闲”,此句以夸张的笔法描绘双剑峰的雄伟姿态,将其比作直插云霄的宝剑,凸显其高耸入云、俯瞰四方的气势。“倚天”二字既写出山峰倚靠天际的现实感,又赋予其如同巨剑般充满力量的想象;“古今闲”则暗含山峰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静立无争之意,表面上写山的“闲逸”,实则隐晦地点出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这象征武力的山峰竟无用武之地,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第二句:“三尺高于四面山”承接首句,进一步强调双剑峰超然卓立、远超群峰的特点。“三尺”以具体尺寸对比“四面山”的广袤,突出其傲然独立之姿。诗人虽以“剑”为喻,却始终紧扣山峰的物理形态,未脱离“形似”的写实基础,既展现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暗含对兵器(剑)象征的战争机器的反思——即便锋芒毕露,亦难掩其“闲”置的荒诞。第三句:“若使火云烧得动”笔锋陡转,从静态的山水描写转向一个奇特的假设。“火云”既指自然界的烈焰,也可联想到熔炼之火,诗人突发奇想:若双剑峰真是铁铸的巨剑,是否会被烈火熔铸?此句以反问形式提出假设,既呼应首句“剑”的意象,又打破前两句的实景描摹,开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体现诗人跳出自然框架、关注民生疾苦的创作意图。第四句:“始应农器满人间”以理想化的愿景收束全诗。若双剑峰可熔为铁,则冶炼出的农具将遍布人间,取代兵器成为发展生产的工具。此句直指晚唐战乱导致农业凋敝的社会现实,通过“兵器”与“农器”的对比,强烈呼吁以农耕生产替代战争杀伐,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定、民生富足的深切期盼。末句虽未明言批判,却以“始应”二字含蓄表达了对当权者穷兵黩武政策的遗憾与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来鹄《病起》

下一篇:唐·来鹄《山中避难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