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jùn
lóu
shū
huái
怀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刘兼浏览量:1
chēn
ruǎn
shì
qióng
wàn
dài
shēn
chén
hèn
tóng
ruì
zhī
jiāng
què
qiān
dāo
shì
què
lóng
jiǔ
shì
jiē
dào
liǔ
zhōng
guī
xiào
fēng
jùn
lóu
xiàn
mǎn
jiāng
yān
zhèng
míng
méng

译文

不要责怪阮籍因走到路的尽头而哭泣,古往今来(怀才不遇者)深沉的恨意都是相同的。珍贵的玉石哪知道会被用来打鸟,软钝的铅刀为何被用来屠龙。想要到九夷之地去,感叹我的主张难以实现,最终还是要像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效仿古人的高洁之风。独自倚靠在郡楼,心中思绪万千,满江的烟雨正迷茫一片。

逐句剖析

"莫嗔阮氏哭途穷":不要责怪阮籍因走到路的尽头而哭泣,

"万代深沉恨亦同":古往今来(怀才不遇者)深沉的恨意都是相同的。

"瑞玉岂知将抵鹊":珍贵的玉石哪知道会被用来打鸟,

"铅刀何事却屠龙":软钝的铅刀为何被用来屠龙。

"九夷欲适嗟吾道":想要到九夷之地去,感叹我的主张难以实现,

"五柳终归效古风":最终还是要像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效仿古人的高洁之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独自倚靠在郡楼,心中思绪万千,

"满江烟雨正冥蒙":满江的烟雨正迷茫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郡楼书怀三首(其三)》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刘兼创作的七言排律。诗开篇以阮籍哭途穷自比,表达千古以来怀才不遇者的深沉恨意。接着用“瑞玉抵鹊”“铅刀屠龙”的典故,感叹自己才能被埋没。随后提及想效仿孔子前往九夷,又渴望如陶渊明归隐,展现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最后以独倚郡楼,面对满江烟雨的迷茫之景,强化心中复杂情绪。整首诗借登楼所见所感,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人生出路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初诗人

刘兼(?~?),约周末宋初前后在世。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进士,宋初曾任荥州刺史。曾受诏修《五代史》。刘兼能诗,擅长七律。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诗风清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沉恨亦同”,诗人开篇便以阮籍在无路可走时恸哭的典故自比,表明自己与千古以来那些怀才不遇之人一样,心中有着深沉的恨意。此联为全诗奠定了愤懑、无奈的情感基调,直接抒发内心的不满情绪。颔联:“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运用两个典故,将自己比作“瑞玉”却被用来“抵鹊”,“铅刀”本不适“屠龙”却被委以重任,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正确施展,被大材小用或错用的愤懑,进一步强化了怀才不遇的情感。颈联:“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诗人在这里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像孔子一样,感叹自己的主张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欲前往九夷之地;另一方面,又向往陶渊明般的归隐生活,效仿古人的高洁之风。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尾联:“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蒙”,诗人独倚郡楼,心中思绪万千,而眼前满江烟雨弥漫,一片迷茫。景语即情语,以这迷茫的江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兼《梦归故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兼《玉烛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