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嗔阮氏哭途穷":不要责怪阮籍因走到路的尽头而哭泣,
"万代深沉恨亦同":古往今来(怀才不遇者)深沉的恨意都是相同的。
"瑞玉岂知将抵鹊":珍贵的玉石哪知道会被用来打鸟,
"铅刀何事却屠龙":软钝的铅刀为何被用来屠龙。
"九夷欲适嗟吾道":想要到九夷之地去,感叹我的主张难以实现,
"五柳终归效古风":最终还是要像五柳先生(陶渊明)一样,效仿古人的高洁之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独自倚靠在郡楼,心中思绪万千,
"满江烟雨正冥蒙":满江的烟雨正迷茫一片。
宋初诗人
刘兼(?~?),约周末宋初前后在世。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进士,宋初曾任荥州刺史。曾受诏修《五代史》。刘兼能诗,擅长七律。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诗风清丽。
1. 分段赏析
首联:“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沉恨亦同”,诗人开篇便以阮籍在无路可走时恸哭的典故自比,表明自己与千古以来那些怀才不遇之人一样,心中有着深沉的恨意。此联为全诗奠定了愤懑、无奈的情感基调,直接抒发内心的不满情绪。颔联:“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运用两个典故,将自己比作“瑞玉”却被用来“抵鹊”,“铅刀”本不适“屠龙”却被委以重任,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正确施展,被大材小用或错用的愤懑,进一步强化了怀才不遇的情感。颈联:“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诗人在这里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像孔子一样,感叹自己的主张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欲前往九夷之地;另一方面,又向往陶渊明般的归隐生活,效仿古人的高洁之风。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尾联:“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蒙”,诗人独倚郡楼,心中思绪万千,而眼前满江烟雨弥漫,一片迷茫。景语即情语,以这迷茫的江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惆怅、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上一篇:宋·刘兼《梦归故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兼《玉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