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chéng
huì
yǒng
shǒu

朝代:唐作者:陈元光浏览量:1
quán
cháo
tiān
wàn
zhèn
tiān
zhōng
shì
zhái
lóng
zhōng
chéng
ēn
yàn
gōng
huán
táng
wēi
yuè
xiù
dài
jiāng
xióng
lún
huàn
yún
xiāo
wàng
jīng
huá
yuè
tōng
líng
yān
qiáo
mào
xiàn
bǎo
jiè
guī
chóng
kūn
jùn
cháng
mín
jiào
róng
pán
gēng
qiān
měi
táo
kǎn
xiào
jiān
yōng
shè
yán
zhāng
lǎo
kāi
xuān
méng
nán
guó
yǎng
shù
shèng
huáng
gōng

译文

泉潮之地辽阔万里,一座军镇屹立于天地之中。占卜择得这祥瑞之地,承蒙皇恩建成燕翼宫。殿堂周围巍峨山岳秀丽,如衣带般的大江雄浑壮阔。建筑华丽可望云霄,光辉闪耀与日月相通。此处乔木繁茂人才兴盛,进献宝圭彰显尊崇。才俊们歌颂兄弟情谊,民众和谐且重视军事教育。如同盘庚迁到美好新地,要像陶侃一样建立功勋。设酒宴延请贤才张老,打开轩门礼待吕蒙般的人才。定不辜负南方百姓的仰望,希望能辅助圣皇建立功业。

逐句剖析

"泉潮天万里":泉潮之地辽阔万里,

"一镇屹天中":一座军镇屹立于天地之中。

"筮宅龙钟地":占卜择得这祥瑞之地,

"承恩燕翼宫":承蒙皇恩建成燕翼宫。

"环堂巍岳秀":殿堂周围巍峨山岳秀丽,

"带砺大江雄":如衣带般的大江雄浑壮阔。

"轮奂云霄望":建筑华丽可望云霄,

"晶华日月通":光辉闪耀与日月相通。

"凌烟乔木茂":此处乔木繁茂人才兴盛,

"献宝介圭崇":进献宝圭彰显尊崇。

"昆俊歌常棣":才俊们歌颂兄弟情谊,

"民和教即戎":民众和谐且重视军事教育。

"盘庚迁美土":如同盘庚迁到美好新地,

"陶侃效兼庸":要像陶侃一样建立功勋。

"设醴延张老":设酒宴延请贤才张老,

"开轩礼吕蒙":打开轩门礼待吕蒙般的人才。

"无孤南国仰":定不辜负南方百姓的仰望,

"庶补圣皇功":希望能辅助圣皇建立功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成会咏一首》是唐代陈元光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围绕新建筑落成展开,描绘了泉潮之地的辽阔与新镇的雄伟屹立,赞美了选址的吉祥以及建筑的宏伟壮丽。诗中借诸多典故强调民和与教化,借古人明志表达对皇恩的感恩,以及自己要不负南国仰望、辅助圣皇建功的决心。开篇点明地点与新镇气势;接着描绘建筑周边环境与建筑本身的华美;中间部分用典阐述理念与志向;结尾表明不负众望、辅助圣皇的决心。层次清晰,逐步深化主题。该诗展现了陈元光的文学功底与驾驭长诗的能力,通过对落成之事的吟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理念与政治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陈元光:唐代开漳圣王、军事将领、诗人。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光州浮光山(今河南固始县)人。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泉潮天万里,一镇屹天中。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开篇从大处着笔,“泉潮天万里”描绘出泉潮之地广袤无垠,凸显地域的辽阔。“一镇屹天中”则强调新镇在这片广阔天地中雄伟屹立,展现出其重要地位。“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提及选址经过占卜,是吉祥之地,而宫殿的建成承蒙皇恩,为全诗奠定了感恩与庄重的基调,既点明建筑落成的背景,又暗示其承载的特殊意义。“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此两联聚焦建筑周边环境与建筑本身。“环堂巍岳秀,带砺大江雄”,对仗工整,描绘出环绕殿堂的山岳巍峨秀丽,如衣带般的大江雄浑壮阔,以雄伟的自然景观衬托建筑的不凡。“轮奂云霄望,晶华日月通”进一步刻画建筑的华丽壮观,仿佛可与云霄相接,其光辉能与日月相通,极言建筑的宏伟与华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对建筑的赞美之情。“凌烟乔木茂,献宝介圭崇。昆俊歌常棣,民和教即戎”,“凌烟乔木茂”可能暗指此地人才繁茂,如同凌烟阁所表彰的贤才。“献宝介圭崇”表示进献的宝圭彰显尊崇。“昆俊歌常棣”运用《诗经・常棣》典故,歌颂兄弟情谊,倡导团结。“民和教即戎”强调民众和谐,同时重视军事教育,体现出一种全面治理的理念,从人文与治理层面丰富了诗歌内涵。“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设醴延张老,开轩礼吕蒙”,这几句连用典故。“盘庚迁美土”以盘庚迁都的典故,暗示此次建筑落成如同迁都般意义重大,是择得美地。“陶侃效兼庸”借陶侃的功绩,表明要效仿其努力建功。“设醴延张老”说的是设酒宴款待贤才张老,“开轩礼吕蒙”指以礼相待吕蒙,体现出对贤才的重视与礼遇,表达出诗人希望此地人才汇聚、积极发展的愿景。“无孤南国仰,庶补圣皇功。”,收束全诗,表明不能辜负南方百姓的仰望,希望能辅佐圣皇建立功业,既体现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呼应前文对皇恩的感恩,将个人抱负与对皇家的忠诚紧密相连,升华了诗歌主题,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对建筑落成的庆贺,延伸至对家国责任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照邻《首春贻京邑文士》

下一篇:唐·宋之问《江亭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