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登巨石知来处":因为登上高大的岩石,才明白云的来处,
"勃勃元生绿藓痕":它原本在绿苔上生长,留下蓬勃的痕迹。
# 勃勃:云浓厚的样子。
"静即等闲藏草木":静止时,它轻易藏身于草木之间,
# 等闲:随随便便。
"动时顷刻遍乾坤":一旦涌动,转眼间便铺满整个天空。
# 顷刻:犹片刻,短时间。
"横天未必朋元恶":横亘天际未必是邪恶的伙伴,
# 元恶:即元凶,首恶。,朋:即朋比。,横天:指云横在天上。
"捧日还曾瑞至尊":托举太阳时也曾是祥瑞的吉兆。
# 捧日:旧以日喻帝王,故捧日有辅佐拥戴君王之义。
"不独朝朝在巫峡":云不只是每日停留在巫峡,
"楚王何事谩劳魂":楚王啊,你为何为此徒然劳神。
# 楚王:即“楚襄王”。
五代十国后蜀国学士
幸夤逊:五代后蜀臣。一作幸寅逊,又作辛夤逊。夔州云安(今四川云阳)人,一作成都人。仕五代后蜀。初为茂州录事参军。时后主酷好击毬驰骋,左右多不敢谏,夤逊上疏劝谏之。迁新都令,历司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知武信军府,加史馆修撰,改给事中、翰林学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铨事,领简州刺史。后蜀亡,降宋,授右庶子。寻上疏谏猎,为宋太祖所嘉赏。开宝五年,为镇国军行军司马。罢职,时年九十余,尚有仕进意,治装赴阙,未登路而卒。夤逊性颖悟,善属文,尝与修《前蜀书》。所著有《王氏开国记》,已佚。亦能诗。后蜀孟昶尝于岁除日令其作桃符诗献上,此为楹联之始作。今存诗一首及断句一联,见《全唐诗》卷七六一及卷八七五。《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二补其诗二首四句。文一篇,见《全唐文》卷八九一。生平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一、《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四。
1. 分段赏析
“因登巨石知来处,勃勃元生绿藓痕”两句是描写云的起源。诗人通过登上巨石,探寻云的来处,发现云与充满生机的绿藓存在关联,“勃勃”一词生动地描绘出绿藓旺盛的生命力,也暗示云仿佛是从这充满生机之处孕育而生,为云增添了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以独特视角引出对云的描写。“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两句生动展现了云的两种状态。“静”时,云悠然地隐匿于草木之间,将草木轻轻笼罩,呈现出一种静谧、闲适的氛围;“动”时,云迅速地在瞬间弥漫整个天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等闲”与“顷刻”形成鲜明对比,“藏”和“遍”两个动词精准地描绘出云动静变化时的不同姿态,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云的动态转换,极具画面感。“横天未必朋元恶,捧日还曾瑞至尊”两句从云的形象引发哲理思考。“横天”描绘出云在天际横亘的宏大景象,诗人认为云虽有此气势,但未必会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表达出对云品性的肯定;“捧日”则描绘云环绕太阳的画面,强调云曾为帝王带来祥瑞,赋予云以吉祥的象征意义。这两句通过对云不同形态的解读,既探讨了云的本质,也暗含了对善恶、祥瑞等概念的思考,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不独朝朝在巫峡,楚王何事谩劳魂”两句借典故发表议论。诗人指出云并非仅仅只在巫峡出现,以此反问楚王何必为了巫山云雨之事白白劳神。这里化用了楚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打破了人们对云与巫峡关系的固有印象,拓宽了云的存在空间,同时也委婉地表达出对楚王沉溺于虚幻之事的感慨,蕴含着对人们不应执着于表象、虚幻事物的劝诫之意,为诗歌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与哲理意味。
上一篇:唐·徐铉《闻雁寄故人》
下一篇:唐·王周《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