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满池塘水满陂":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 陂:池岸。,池:一作寒。
"山衔落日浸寒漪":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中的波纹。,浸:泡,使渗透。,衔:用嘴含,用嘴叨。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牧童归去横牛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
#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归去:回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 信口:随口。,腔:曲调。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借傍晚池塘、落日倒影、牧童横坐牛背吹笛的景象,写出了农村晚景的生活情趣,寄托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首句“草满池塘”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原句“池塘生春草”写出春草初生于池塘的景象,展现初春的生机;此诗以“满”字替换“生”字,既延续了池塘与春草的关联,又写出春末时节青草长满池塘的繁茂之景,体现了不同时节的景物特征。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草满池塘”,指的是时节已到春末,池塘中的青草已然长满。此句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不过将“生”字换成了“满”字,体现出时节的差异。“水满陂”则是说正赶上多雨的季节,所以水位涨得很高。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描绘的是远山与落日的景象。用“衔”字生动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的样子,又用“浸”字描绘出落日和青山倒映在水中的画面。诗歌以池塘为中心,通过池塘里的绿草和清澈的池水,引出青山与落日,中间用一个“浸”字连接,让池塘显得生机盎然,色彩也十分绚烂。后两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里,主人公牧童出场了。他骑着牛往村庄走去,手里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奏着。和前两句的恬静氛围相比,这两句的画面十分活泼生动。牧童骑牛,并非端正地坐着,而是横坐在牛背上;他吹笛也不是郑重地演奏,而是“无腔信口吹”。如此一来,牧童顽皮天真的模样便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感觉十分新奇。
4. 作品点评
诗所描绘的画面范围不大,写景时将笔墨集中在池塘,写人时则聚焦于牧童,且都紧扣“村晚”二字来写,把人带入江南秀美的田园风光中,让人对闲适宁静的乡村生活满是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的《村居》一诗中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的诗句,和这首诗相比,画面里少了天真活泼的牧童,换成了牛背上的乌鸦,以此来表现村晚的凄凉。同样是农村景色,由于诗人的心境不同,所描绘的画面也就不一样,一首满是情趣,一首则透着惆怅落寞,所以诗人们才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上一篇:宋·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下一篇:宋·陆游《梅花绝句(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