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g

朝代:唐作者:张建封浏览量:2
yuè
tiān
qíng
míng
yáng
huā
rào
jiāng
xiǎo
yīng
shǐ
使
jūn
wèi
chū
jùn
zhāi
wài
jiāng
shàng
zǎo
wén
shēng
shǐ
使
jūn
chū
shí
jiē
yǒu
zhǔn
qián
bèi
hóng
yǐn
liǎng
àn
luó
yùn
xiāng
yín
chāi
zhào
shuāng
rèn
shēng
sān
xià
hóng
kāi
liǎng
lóng
yuè
chū
shuǐ
lái
zhào
yǐng
fēi
wàn
jiàn
shēng
làng
míng
qiān
léi
shēng
jiàn
biāo
jiāng
jìn
liǎng
lóng
wàng
biāo
shùn
shàng
rén
jīng
gān
竿
tóu
cǎi
guà
hóng
yùn
qián
chuán
qiǎng
shuǐ
biāo
hòu
chuán
shī
shì
kōng
huī
ráo
chuāng
méi
xuè
shǒu
zhēng
dìng
shū
àn
péng
xīn
shāo
zhǐ
jiāng
shū
yíng
fēn
shǎng
liǎng
àn
shí
zhōu
lái
wǎng
dōng
西
jìng
tuō
wén
shēn
qǐng
shū
shàng
jīn
guān
jìng
ér
shū
dāng
quán
xiāng
chí
àn
xiū
huì
dào
cuī
chē
zhé
shí

译文

五月初五这天天气晴朗明媚,杨花环绕江边纷飞,黄莺在枝头啼鸣。州郡长官尚未走出郡斋之外,江面上早已传来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使君出行的仪仗早已准备妥当,他的马前已被红旗引领开道。两岸观赛的女子罗衣飘香,头上的银钗反射着日光,亮如霜刃。鼓声擂响三下,红旗挥动展开,两条龙舟如蛟龙般跃出水面,竞渡开始。船桨划动的影子在波涛中翻飞,如万把利剑斩开江水,急促的鼓声劈开波浪,声响如千雷轰鸣。鼓声越来越急促,终点的锦标渐渐临近,两条龙舟上的选手紧盯锦标,目光如瞬。岸边高坡上的观众呐喊声如霹雳般震天动地,竿头悬挂的锦标彩饰在阳光下闪耀,如同彩虹般绚烂夺目。前方的龙舟抢先破水,率先夺得了锦标,后方的龙舟失去优势,只能空挥船桨。有的选手眉角受伤、头上流血,仍为胜负争论不休,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心中焦灼如火烧。比赛只以胜负决定赏罚,两岸共有十艘龙舟,轮番进行了五次竞渡。片刻之间,竞渡游戏结束,众人各自散去,输方不服,竞相脱下上衣,露出身上的刺青,请求再战。我如今细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儿郎,他们争胜的模样,与朝堂上掌权者互相倾轧又有何不同。他们不懂抵达岸边后就该各自罢休,若一直如此不知停歇,终会落到车毁楫折的境地啊。

逐句剖析

"五月五日天晴明":五月初五这天天气晴朗明媚,

# 五月五日天晴明:一作“三月三日天清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杨花环绕江边纷飞,黄莺在枝头啼鸣。

"使君未出郡斋外":州郡长官尚未走出郡斋之外,

# 外:一作“内”。,郡斋:州郡长官的居室或书房。,使君:这里指州郡长官。

"江上早闻齐和声":江面上早已传来整齐划一的号子声。

# 早:一作“已”。

"使君出时皆有准":使君出行的仪仗早已准备妥当,

# 准:一作“引”。

"马前已被红旗引":他的马前已被红旗引领开道。

# 引:一作“阵”。

"两岸罗衣破晕香":两岸观赛的女子罗衣飘香,

# 晕:一作“鼻”。

"银钗照日如霜刃":头上的银钗反射着日光,亮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鼓声擂响三下,红旗挥动展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两条龙舟如蛟龙般跃出水面,竞渡开始。

"棹影斡波飞万剑":船桨划动的影子在波涛中翻飞,如万把利剑斩开江水,

# 斡波:划水。,棹:一作“擢”。

"鼓声劈浪鸣千雷":急促的鼓声劈开波浪,声响如千雷轰鸣。

"鼓声渐急标将近":鼓声越来越急促,终点的锦标渐渐临近,

# 鼓声渐急标将近:一作“雷声冲急波相近”。标:龙舟争夺的锦标。

"两龙望标目如瞬":两条龙舟上的选手紧盯锦标,目光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岸边高坡上的观众呐喊声如霹雳般震天动地,

# 坡上人呼霹雳惊:一作“江上人呼霹雳声”。

"竿头彩挂虹蜺晕":竿头悬挂的锦标彩饰在阳光下闪耀,如同彩虹般绚烂夺目。

"前船抢水已得标":前方的龙舟抢先破水,率先夺得了锦标,

"后船失势空挥桡":后方的龙舟失去优势,只能空挥船桨。

# 桡:桨板。

"疮眉血首争不定":有的选手眉角受伤、头上流血,仍为胜负争论不休,

"输岸一朋心似烧":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心中焦灼如火烧。

# 输岸一朋:岸上观赛的输方一伙人。

"只将输赢分罚赏":比赛只以胜负决定赏罚,

# 只将输赢分罚赏:一作“只将标示输赢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两岸共有十艘龙舟,轮番进行了五次竞渡。

"须臾戏罢各东西":片刻之间,竞渡游戏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竞脱文身请书上":输方不服,竞相脱下上衣,露出身上的刺青,请求再战。

# 文身:刺花的身体。据说在肉身上刺刻花纹,下水可以免受蛟龙的伤害。

"吾今细观竞渡儿":我如今细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儿郎,

"何殊当路权相持":他们争胜的模样,与朝堂上掌权者互相倾轧又有何不同。

"不思得岸各休去":他们不懂抵达岸边后就该各自罢休,

# 岸:一作“所”。

"会到摧车折楫时":若一直如此不知停歇,终会落到车毁楫折的境地啊。

# 车:一作“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竞渡歌》是唐代张建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和激烈竞争的氛围。诗中先交代了节令、天气和环境,渲染出赛前热闹的气氛。接着描写了州郡长官观看竞渡的情景,以及竞渡过程中龙舟如飞、鼓声如雷、参赛者奋勇争先、观众呐喊助威等场面。最后是诗人观看竞渡后的感慨,诗人由竞渡者的互不相让联想到执政者的朋党之争。全诗不仅生动展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竞争与欲望,同时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深刻警醒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中期著名大将

张建封(735—800)唐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代宗大历时任大理评事。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为判官。进侍御史。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三年来朝。时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端午竞渡为主题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生动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揭示出人性中的竞争与欲望,生发出对权力斗争的警醒与反思。

2. 写作手法

借代:“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运用借代,以“罗衣”“银钗”代指观赛女子,不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与配饰,从侧面表现出观赛人群的盛装与热闹,以部分代整体,简洁而富有韵味。比喻:诗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将龙舟竞渡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如以“飞万剑”喻船桨翻飞的迅疾,将动态的划桨动作比作万剑齐飞,凸显速度与力量;用“鸣千雷”形容鼓声的震响急促,使读者仿佛能听见如雷轰鸣;以“虹霓晕”描绘锦标色彩斑斓,展现视觉上的绚烂夺目,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与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点明时间为端午佳节,晴朗的天气下,江畔杨花纷飞,晓莺啼鸣,勾勒出一幅明丽清新的江边春景图。这既交代了节令、天气与环境,又巧妙地为龙舟竞渡营造出欢快轻松的氛围。“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则从侧面烘托出赛前的热闹气氛——州郡长官尚未踏出郡斋,江上已传来整齐响亮的号子声,让人不禁对即将开始的竞渡充满期待。第五、六句“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细致描绘了州郡长官前往观看竞渡的情景。使君出行井然有序,红旗开道引路,彰显出其身份的尊贵与活动的隆重,也暗示了龙舟竞渡在当时备受重视。第七、八句“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诗人运用借代手法,以“罗衣”“银钗”指代观看竞渡的女子。“罗衣破晕香”从嗅觉角度,描绘出观赛女子衣饰华美,香气四溢,随风飘散在两岸;“银钗照日如霜刃”则从视觉角度,展现银钗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的光芒,如同霜刃般耀眼。这两句诗通过多感官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观看比赛的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的景象。第九至第十八句,诗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第一次竞渡的激烈场景。“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随着三声鼓响,红旗挥动,两条龙舟如同蛟龙般跃入江面,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诗人以“飞万剑”比喻船桨在水中上下翻飞,其速度之快、力度之猛,仿佛万剑齐飞;用“鸣千雷”形容鼓声震天,既响亮又急促,如雷霆万钧般劈开江面,将竞渡的壮观与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如瞬”生动刻画了龙舟上选手紧盯终点目标的专注神情;“霹雳惊”形象地描绘出坡上观众喊声如惊雷般突然爆发,惊天动地;“虹霓晕”则以彩虹般的光晕比喻锦标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丰富的比喻,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龙舟竞渡的紧张与热烈。第十九、二十句“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诗人分别从参赛者和观赛者两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竞渡双方的情绪。参赛者即便受伤流血,仍对比赛结果争论不休,展现出他们对胜利的执着追求;而输的一方,岸边的观众心急如焚,“心似烧”三字将其焦虑、不甘的情绪表现得入木三分。第二十一、二十二句“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则进一步说明双方十艘船又进行了五次比赛,让竞渡的激烈程度再掀高潮,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这项活动的热情与投入。第二十三句“须臾戏罢各东西”,“各东西”指比赛结束后,众人各自散去。第二十四句“竞脱文身请书上”,描绘了刚赛完,输方不服气,双方纷纷脱去上衣,露出身上刺花的图案,请求再次一决高下的场景,生动展现出人们对胜负的在意和不服输的精神。诗歌的最后四句“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是作者观看竞渡后的深刻感慨。诗人由竞渡者在比赛中互不相让、奋力角逐的情景,自然联想到现实中执政者之间的朋党之争,委婉地表达出对权力斗争中各方不知休止、盲目争逐,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担忧与警示,使诗歌的内涵得到升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竹枝曲》

下一篇:唐·韩愈《石鼓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