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ài
shì

朝代:宋作者:丘葵浏览量:2
guài
shì
nián
lái
jiàn
wèi
céng
àn
jīn
wéi
wéi
líng
lián
lóng
xiàng
líng
qiū
zhé
rěn
jiàn
náo
lái
shēng
zǎi
gān
duō
bái
bàn
xiāo
fēng
qīng
dēng
wèi
shí
huáng
tiān
xìn
jīng
shū
jìng
chéng

译文

奇怪的事情近年来从未见过,如今河岸变成山谷,山谷变成丘陵。可怜龙在深潭中蛰伏,怎能忍心看到猿猴爬上古老的树木。四年的战争使得大地上有许多白骨,半夜里风雨交加,独自对着一盏青灯。我这迂腐的儒生不明白上天的旨意,不相信荆舒之地竟然没有受到惩处。

逐句剖析

"怪事年来见未曾":奇怪的事情近年来从未见过,

"岸今为谷谷为陵":如今河岸变成山谷,山谷变成丘陵。

"可怜龙向灵湫蛰":可怜龙在深潭中蛰伏,

"忍见猱来古木升":怎能忍心看到猿猴爬上古老的树木。

"四载干戈多白骨":四年的战争使得大地上有许多白骨,

"半宵风雨独青灯":半夜里风雨交加,独自对着一盏青灯。

# 青:原作清,据汲本改。

"腐儒未识皇天意":我这迂腐的儒生不明白上天的旨意,

"不信荆舒竟莫惩":不相信荆舒之地竟然没有受到惩处。

# 惩:原作愁,据汲本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怪事》是宋末元初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感慨近年来所见的怪异之事,描绘出社会的巨大变迁。颔联以龙蛰、猱升隐喻社会秩序颠倒。颈联描绘战争惨状,并以风雨夜独对青灯烘托自身孤寂。尾联表达对上天旨意的困惑及对荆舒之地未受惩罚的不满。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反映宋末元初的社会动荡,抒发诗人复杂而沉痛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诗人

丘葵(1244~1333),宋代诗人。字吉甫,籍贯泉州同安(今属福建)。早年崇朱熹之学,师从吕大圭、洪天锡等人。宋亡,居海屿,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主要作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易解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以“怪事年来见未曾”直接抒发内心对近年来所经历变故的震惊之情,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接着“岸今为谷谷为陵”,运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比喻社会的沧海桑田,形象地传达出朝代更迭给诗人带来的强烈冲击,为全诗奠定了感慨世事无常的基调。颔联:“可怜龙向灵湫蛰”,龙通常象征着高贵、强大和正义,本应在广阔天地间施展才能,如今却蛰居在灵湫,让人感到可怜,暗示贤才的不得志。“忍见猱来古木升”,猱指代那些平庸或奸佞之人,他们竟然登上古木,得势猖狂,与龙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对社会秩序颠倒、贤愚不分的痛心与无奈。颈联:“四载干戈多白骨”,诗人将笔触转向对战争的描写,直白地描绘出连续四年的战争使得大地上白骨累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生命的严重摧残。“半宵风雨独青灯”,则将场景转换到风雨交加的半夜,诗人独自面对一盏青灯,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前句的战争惨状与后句的个人孤寂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突出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尾联:诗人以“腐儒”自谦,说自己不明白上天的旨意,为何会让社会陷入如此混乱的局面。“不信荆舒竟莫惩”,他不相信荆舒之地(象征着邪恶势力)真的不会受到惩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期盼。此联从对社会现实的描写转向对上天旨意的思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诗人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下一篇:宋·陆游《读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