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quán
·
·
cháng
guān
cháo

朝代:宋作者:潘阆浏览量:2
cháng
guān
cháo
mǎn
guō
rén
zhēng
jiāng
shàng
wàng
lái
cāng
hǎi
jìn
chéng
kōng
wàn
miàn
shēng
zhōng
nòng
cháo
ér
xiàng
tāo
tóu
shǒu
hóng
shī
湿
bié
lái
xiàng
mèng
zhōng
kàn
mèng
jué
shàng
xīn
hán

译文

我经常回忆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的时候,真让人怀疑大海里的水都被倒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逐句剖析

"长忆观潮":我经常回忆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

#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满郭人争江上望":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

#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来疑沧海尽成空":潮水涌来的时候,真让人怀疑大海里的水都被倒空了。

"万面鼓声中":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向涛头立":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

# 向:朝着,面对,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没有沾湿。

"手把红旗旗不湿":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 红旗:红色的旗帜。

"别来几向梦中看":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

"梦觉尚心寒":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尚:还,仍然。,觉:睡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泉子·长忆观潮》是宋代词人潘阆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回忆他当年观看钱塘江潮的情景,把江潮那种宏大的气势细致地描绘了出来;下片则回忆弄潮的场景,展现了弄潮儿与潮水搏斗时展现出的那股子劲头,像是人能战胜自然的生动例证。整首词用豪放的风格和有力的笔调,既画出了钱塘江大潮翻涌的壮丽画面,也刻画了弄潮儿勇敢无畏的样子,读起来很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诗人

潘阆(962?~1009?),北宋词人、诗人。字梦空,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宗时,因宦官王继恩举荐得官,却因言行狂妄获罪,贬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又授滁州参军。潘阆诗词俱工,尤以咏钱塘江潮词著名。诗学晚唐体,以五律居多,诗风清浅孤峭,少雕琢。曾倒骑驴出行,有画家为其作《潘阆倒骑驴》图以传。代表作品有《酒泉子》《旅舍秋夕书怀》《喜腊雪》等。著有《逍遥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潘阆靠卖药维持生活时,曾经到杭州一带漂泊。他在那里亲眼看到钱塘江潮水上涨的壮观景象,以至于后来经常梦见这样的场景。他创作的小词《酒泉子》,就是用来记录自己当年在钱塘江边看到的潮水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记游诗。词中介绍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对弄潮儿英勇无畏精神的钦佩,以及对往昔观潮经历的深切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来疑沧海尽成空”使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沧海尽成空”以超越现实的想象,将潮水的浩荡之势具象化。潮水本为自然现象,但诗人将其描绘为足以吞噬整个大海的巨力,仿佛潮涌之际,沧海之水尽数退去,形成“空”的震撼画面。这种对空间上的夸张,既凸显了潮水的排山倒海之力,又赋予其奇幻色彩。比喻:​“万面鼓声中”​以​​鼓声喻潮声​​,将潮水奔涌时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比作千万面战鼓同时擂响。强化了潮声的宏大与震撼力,更赋予无形之声具象的战争意象,暗示潮水如战场般激烈壮阔。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景象。“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写杭州百姓纷纷涌向江边,人潮拥挤,大家都争着看江水渐渐上涨。这样的描写为后面潮水的到来营造了氛围。“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两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钱塘江潮水奔腾而来的巨大声响和壮观气势,让人仿佛亲眼目睹那震撼人心的场面。下片描写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先刻画弄潮健儿迎着汹涌波涛勇立潮头的画面,他们踏浪而行,手中红旗在疾风中翻飞不落,展现出人与惊涛骇浪搏击的勇敢场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接着笔锋转向弄潮儿的矫健身姿,直接描述他们在万顷波涛中出没自如,既能踏浪前行又能平安返回的惊险场面,让人看了紧张刺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对钱塘江潮水的描写很有特点。其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用夸张手法,通过想象海水倒灌的景象,突出了潮水的磅礴气势。上片第二句用“争”字表现观潮人群的急切,用“望”字勾勒出人们引颈眺望的姿态,通过空间上的广阔视角来衬托大潮的壮观景象。结尾处写梦醒后仍感到心惊,进一步强化了潮水带来的震撼感受。整首词通过前后场景的铺垫和中间的详细描写中的夸张手法相互配合,形成了紧凑连贯的表现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词显示出光度和深度,表现出健儿们敢于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现代词学家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立春偶成》

下一篇:宋·丘葵《怪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