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tiào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qiū
wǎn
xián
chóu
jiǔ
nóng
shì
xún
gāo
chù
qióng
yún
guī
shí
dài
shù
diǎn
luò
yòu
tiān
shān
fēng
míng
yàn
shā
biān
jīng
xíng
sēng
yān
rèn
lóu
zhōng
zhōng
shī
lái
jìn
shí
shǒu
chuán
chāo
wèi
gōng

译文

秋日的傍晚,闲愁如同浓酒一般难以排遣,我试着登上高处,倚靠着手中的竹杖。云彩归来时带着几点雨滴,近处秋叶凋零,远山才露了出来。沙边的鸿雁被客船的橹声惊起,远处的僧人在烟霭中辨认着楼阁的钟声。在这景色中,诗意不断涌现,刚才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我担心用十双手传抄也应付不了。

逐句剖析

"秋晚闲愁抵酒浓":秋日的傍晚,闲愁如同浓酒一般难以排遣,

# 抵酒浓:像酒一样浓。

"试寻高处倚枯筇":我试着登上高处,倚靠着手中的竹杖。

# 筇:竹杖。

"云归时带雨数点":云彩归来时带着几点雨滴,

"木落又添山一峰":近处秋叶凋零,远山才露了出来。

# 木落又添山一峰:近处秋叶凋零,远山才露了出来。木落:指秋日树叶飘落。

"鸣雁沙边惊客橹":沙边的鸿雁被客船的橹声惊起,

# 惊客橹:惊动客船。,沙边:指河岸旁边的沙滩。

"行僧烟际认楼钟":远处的僧人在烟霭中辨认着楼阁的钟声。

# 认楼钟:指辨认旅行中所经之地。,行僧:指客船上的行脚僧人。

"个中诗思来无尽":在这景色中,诗意不断涌现,

# 诗思:作诗的灵感。,个中:此中,这当中。

"十手传抄畏不供":刚才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我担心用十双手传抄也应付不了。

# 十手传抄畏不供:刚才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我担心用十双手传抄也应付不了。畏不供:担心来不及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眺》是南宋诗人陆游于绍熙三年(1192年)秋在山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秋晚时分,因内心愁绪而登上高处,试图通过自然景色排遣忧愁。诗中通过对云归、雨落、木落、鸣雁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典型的晚秋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意的热爱。这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尽管诗中出现“愁”字,但整体氛围清丽明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晚眺》是南宋诗人陆游于绍熙三年(1192年)秋在山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登高诗。诗人在秋日的傍晚,因内心愁绪而登上高处,试图通过自然景色排遣忧愁。诗中通过对云归、雨落、木落、鸣雁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典型的晚秋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意的热爱。尽管诗中出现“愁”字,但整体氛围清丽明朗,充满了兴奋与乐观。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秋晚景色的描写,“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闲愁相融合,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动静结合:“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诗中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色,“云归”“木落”“山峰”,也有动态的场景,“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雁惊客橹”“僧认楼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虚实相生:“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前两联描写实景,“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后两联则通过动态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情景交融: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诗人将秋日的萧瑟景色与内心的闲愁相融合,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与愁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诗人开篇点明时间是秋晚,此时的闲愁如同浓酒一般难以排遣。为了排解愁绪,诗人试图登上高处,倚靠着手中的枯筇(一种竹杖)。此句通过“闲愁”和“酒浓”的对比,引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颔联:“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诗人描绘了高处所见的秋景:云彩归去时带着几点雨滴,树叶飘落又显露出远处的山峰。此句通过“云归”“雨点”“木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颈联:“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诗人继续描写所见所闻:沙边的鸣雁被客船的橹声惊起,远处的行僧在烟霭中辨认着楼阁的钟声。此句通过对动态场景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思念。尾联:“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诗人感慨在这秋日的高处,诗意不断涌现,即使有十个人传抄也难以满足。此句以“诗思”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杂赋十二首(其八)》

下一篇:宋·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