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雨到明":雨点一滴一滴落下,一直下到天亮,
"凄凄恻恻梦不成":心里凄凄苦苦,怎么也睡不着觉。
"窗间残灯暗欲灭":窗户边残留的灯火昏暗得快要熄灭,
"匣中孤剑铿有声":剑匣里的一把孤剑发出铿锵的声响。
"少年读书忽头白":年轻时读书学习,不知不觉间头发就白了,
"一字不试空虚名":一个字也没能施展,只落得个空有的名声。
"公车自荐心实耻":通过公车向朝廷自我推荐(做官),心里实在觉得羞耻,
"新丰独饮人所惊":像在新丰那样独自饮酒,被人们所惊奇。
"太行千仞插云立":太行山高达千仞,像插进云彩里一样矗立着,
"黄流万里从天倾":黄河水奔腾万里,仿佛从天上倾泻而下。
"遗民久愤世多故":沦陷区的百姓长久以来就痛恨世事多变故,
"孱虏何足烦长缨":区区敌寇何足挂齿,值得我们拿起长缨去平定。
"霜风初高鹰隼击":寒霜秋风刚刚刮起,鹰隼正展翅搏击,
"天河下洗烟尘清":天上的银河倾泻下来,洗净世间的战乱烟尘。
"投笔急装须快士":放下笔,急忙整理行装,正需要豪爽勇敢的人,
"令人绝忆独孤生":这让人深切地怀念起独孤生那样的壮士。
# 独孤生:自注:独孤策,蒲人,前岁死于峡中。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点点滴滴雨到明,悽悽恻恻梦不成”,用“点点滴滴”写出秋雨下了一整夜的情景,“凄凄恻恻”直接表达出诗人因雨而无法入睡的愁苦。这种借景物写心情的手法,让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沉闷的气氛。“窗间残灯暗欲灭,匣中孤剑铿有声”,窗边快要熄灭的残灯,像诗人艰难的处境;而匣子里的宝剑自己发出声响,又像诗人心里没熄灭的壮志。一暗一明的对比,藏着诗人说不出的委屈和不甘。“少年读书忽头白,一字不试空虚名”,直接说出年轻时努力读书,不知不觉头发都白了,可学问一点没派上用场,只落得个空名声。简单的话语里,满是诗人怀才不遇的难过。“公车自荐心实耻,新丰独饮人所惊”,写诗人打心底里看不起主动求官的做法,只能像古人那样独自饮酒,这让旁人觉得奇怪。这里藏着诗人的骨气,也透着不被理解的孤独。“太行千仞插云立,黄流万里从天倾”,高高的太行山插入云端,奔腾的黄河像从天上倾泻而下。这两句既写了祖国山河的雄伟,也藏着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担忧。“遗民久愤世多故,孱寇何足烦长缨”,沦陷区的百姓早就恨透了战乱,那些弱小的敌人根本不值得费力去征讨。诗人既同情百姓的苦难,又对打败敌人充满信心,感情从自己的不幸转向了国家大事。“霜风初高鹰隼击,天河下洗烟尘清”,秋风吹起时,雄鹰正奋力搏击;想象着天上的河水能洗净世间的战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盼望平定战乱、天下太平的心愿,读起来让人精神振奋。“投笔急装须快士,令人绝忆独孤生”,诗人想放下笔,穿上军装去打仗,这时候就想起了像独孤生那样的勇士。结尾这句把诗人渴望报国的心情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他浓浓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