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wēng
lǎo
ér
qióng
zhī
xīn
xìng
rén
láo
jiān
xīn
shuǐ
chū
diǎn
dào
qín
shū
shì
zhī
yào
chǔ
shēng
gōng
rěn
bìng
qūn
sǎo
chǐ
yán
nián
yǒu
xiāng
shǒu
wàn
yān
xiāo
shí

译文

我年老了,家境贫困难以自我维持,庆幸的是我的心与古人的志向相期许。奴仆因既要劳作又要砍柴挑水而刚刚离去,连琴和书都拿去典当,家中之事便可想而知。药杵不再响动,(我)努力忍着病痛,米仓都能扫干净了,却耻于说自己饥饿。我剩下的岁月不多了,(我们父子)需相互陪伴,高远的志向就留待以后了。

逐句剖析

"翁老儿穷不自支":我年老了,家境贫困难以自我维持,

"此心幸与古人期":庆幸的是我的心与古人的志向相期许。

"劳兼薪水奴初去":奴仆因既要劳作又要砍柴挑水而刚刚离去,

"典到琴书事可知":连琴和书都拿去典当,家中之事便可想而知。

"药杵无声工忍病":药杵不再响动,(我)努力忍着病痛,

"米囷可扫耻言饥":米仓都能扫干净了,却耻于说自己饥饿。

"余年有几须相守":我剩下的岁月不多了,(我们父子)需相互陪伴,

"万里烟霄付异时":高远的志向就留待以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子遹》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七言律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通过诗歌向儿子传达自己面对贫困生活的态度及对儿子的期望。诗开篇诗人感慨自己年老且家境贫困,难以维持生计,但内心庆幸能与古人的志向相期许。接着叙述家中奴仆因不堪劳苦兼做砍柴挑水之事而离去,连琴和书都拿去典当,足见生活艰难。老人忍着病痛,药杵都不再响动,米仓已空却耻于言说饥饿。最后表达希望在有限的余年与儿子相互陪伴,至于高远的志向和未来的成就,只能留待日后。整首诗围绕家庭贫困展开,传达出诗人面对困境的无奈与坚守,以及对儿子的深情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翁老儿穷不自支,此心幸与古人期”:诗人直言自己年老体衰,家庭贫困难以维持,然而话锋一转,表明自己内心仍以古人的志向为追求,在困境中坚守高尚心志,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劳兼薪水奴初去,典到琴书事可知”:具体描述家庭贫困的状况,奴仆因劳动繁重而离去,连家中琴书都拿去典当,进一步渲染家庭经济的窘迫,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艰难。颈联“药杵无声工忍病,米囷可扫耻言饥”:以细节描写深入刻画贫困中的生活状态,老人为节省药物忍受病痛,米仓空空却不愿诉说饥饿,展现出一种坚韧与自尊,使读者对诗人的处境和心境有更深刻的体会。尾联“余年有几须相守,万里烟霄付异时”:从对贫困生活的描述转向对儿子的期许,表达希望在不多的余年与儿子相互陪伴,将高远的志向实现寄托于未来,既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又饱含对未来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二月二十四日作》

下一篇:宋·陆游《泛舟观桃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