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恨吾生后圣贤":怎敢遗憾我生在圣贤之后,
"六经虽缺尚成编":六经虽然有所残缺但仍编成典籍。
"本来尧舜身亲见":通过学习六经本就如同亲身见到尧舜,
"孰谓丘轲道不传":谁说孔子、孟子的学说不能流传?
"妙理岂求逢掖外":精妙的道理难道要在儒者之外去寻求?
"淳风宁在结绳前":淳朴的风气难道只存在于结绳记事之前?
"此身未死还堪勉":只要我这身体还没死就还能够努力,
"更伴吾儿学数年":还要陪伴我儿再学习几年。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反问:“孰谓丘轲道不传?”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孔子、孟子所传之道必然能够流传,不容置疑,突出诗人对圣贤之道传承的坚定信念,引发儿子对传承圣贤之道的重视。用典:诗中多处涉及对古代圣贤(尧舜、丘轲)和文化经典(六经)的引用,这些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为诗人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对儿子传承期望提供了有力支撑,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底蕴。直抒胸臆:“此身未死还堪勉,更伴吾儿学数年”,直接表明自己只要活着就会努力,并要陪伴儿子学习,情感真挚直白,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体现出父子间深厚的情感和诗人对儿子学习的高度重视。
2. 分段赏析
首联“敢恨吾生後圣贤,六经虽缺尚成编”:诗人起笔表明不抱怨自己出生在圣贤之后,虽无法亲见圣贤,但庆幸六经虽有缺失却依然编成典籍流传,为下文论述圣贤之道的传承奠定基础,同时让儿子认识到古代经典的重要性。颔联“本来尧舜身亲见,孰谓丘轲道不传?”:进一步阐述通过学习六经就如同亲身见到尧舜,强烈反问谁说孔孟之道不能传承,强化对圣贤之道传承的信心,激励儿子要坚定学习和传承圣贤之道的决心。颈联“妙理岂求逢掖外,淳风宁在结绳前”:从道理和风气两方面展开,指出精妙的道理就在儒者所学之中,淳朴的风气并非只存在于远古结绳记事之时,引导儿子在当下所学中探寻真理,注重品德修养,不要好高骛远。尾联“此身未死还堪勉,更伴吾儿学数年”:由对圣贤之道的论述转向对儿子的直接鼓励,表明自己会以身作则,陪伴儿子继续学习,既体现出父亲对儿子学习的支持,也传达出对儿子成长和传承圣贤之道的深切期望,收束全诗,深化主题。
上一篇:宋·陆游《泛舟观桃花》
下一篇:宋·陆游《休日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