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piān
mén
huán
sān
shā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yuè
xíng
nán
dǒu
biān
rén
guī
西
jiāo
shuǐ
fēng
chuī
cǎo
shī
湿
máng
yuǎn
tīng
guǐ
huǒ
chū
qīng
xǐng
zuì
hún
huāng
guài
shī
dào
jiā
bàn
zhù
kòu
péng
zhì
yóu
shū
xiào
wèi
chí

译文

明月在南斗星旁缓缓移动,我独自朝着西郊的路归去。水面上吹来的风拂动着我身上的葛布衣裳,路边草叶上的露水早已悄悄浸湿了我的草鞋。远处的汀洲上传来阵阵悠扬的渔歌,而破败的坟墓边,忽明忽暗的鬼火正幽幽闪现。眼前这凄凉清冷的景象,瞬间让我从醉意中清醒过来,这般荒怪异象,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我诗句中的绝佳素材。等我回到家时,夜色已深,早已过了夜半时分,我静静地伫立,轻叩那简陋的柴门。幼小的孩子还在埋头读书,看到这一幕,我欣慰地笑了,这温馨的场景慰藉了我这迟暮之人的心。

逐句剖析

"月行南斗边":明月在南斗星旁缓缓移动,

# 南斗:星名,即斗宿也。韩愈《三星行》:“我生之辰,月宿南斗。”

"人归西郊路":我独自朝着西郊的路归去。

"水风吹葛衣":水面上吹来的风拂动着我身上的葛布衣裳,

# 葛衣:夏日之衣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草露湿芒履":路边草叶上的露水早已悄悄浸湿了我的草鞋。

# 芒履:草鞋,与“芒鞋”义同,草履也。《笔丛》:“六朝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屩,盖贱者之服,大抵皆然。”

"渔歌起远汀":远处的汀洲上传来阵阵悠扬的渔歌,

# 汀:水岸也。又小洲曰汀。

"鬼火出破墓":而破败的坟墓边,忽明忽暗的鬼火正幽幽闪现。

# 鬼火:即磷火,尸体骨殖腐烂时,磷化氢会自然发光,呈淡绿色,夜间能明显看到。

"凄清醒醉魂":眼前这凄凉清冷的景象,瞬间让我从醉意中清醒过来,

# 魂:原作“鬼”,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荒怪入诗句":这般荒怪异象,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我诗句中的绝佳素材。

"到家夜已半":等我回到家时,夜色已深,早已过了夜半时分,

"伫立叩蓬户":我静静地伫立,轻叩那简陋的柴门。

# 蓬户:柴门。,伫立:久立等待。

"稚子犹读书":幼小的孩子还在埋头读书,

# 稚子:幼小儿子,此处指陆游第七子子通,时年11岁。一作“樨子”。

"一笑慰迟莫":看到这一幕,我欣慰地笑了,这温馨的场景慰藉了我这迟暮之人的心。

# 迟莫:晚年,犹言晚岁也。 《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莫:一作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出偏门还三山》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记述诗人夜间自偏门返家途中的见闻,月悬南斗,诗人行于西郊,水风轻拂葛衣,草露沾湿芒履,一路既有远处汀洲传来的渔歌,亦见破墓间明灭的鬼火,凄清荒怪之景,既唤醒醉意,又化为诗中意象。到家时已夜半,诗人叩响柴门,却见稚子仍在苦读,欣慰之情化作一笑,尽显自然真淳。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既展现出诗人潇洒放旷的意态,又流露对家人勤学的温情慰藉,笔调清切质朴,充满生活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夜出偏门还三山》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秋季,时年64岁的陆游身处山阴三山别业。这一年七月十日,陆游卸任严州军州事,归返故里,自此摆脱公务,心境悠然闲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行诗。描绘了诗人夜出偏门返家途中月下行路、水风拂面、听闻渔歌、目睹鬼火的见闻,以及到家后见稚子夜读心生欣慰的场景,展现出清寂之景与温情之态。

2. 分段赏析

“月行南斗边,人归西郊路”,开篇点明时间与行程。夜空中,明月高悬于南斗星旁,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勾勒出静谧的夜色。诗人独自踏上归往西郊的路途,“月”与“人”形成动静对比,月光的流转与行人的前行相互映衬,为全诗奠定了孤寂清冷的基调。“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细腻刻画途中感受。水面吹来的风轻轻拂动身上单薄的葛衣,路边野草上的露水浸湿了脚上的芒鞋。“吹”“湿”二字炼字精准,生动展现出环境的湿润与凉意,也暗示出诗人夜行的艰辛,同时烘托出其内心的孤寂。“渔歌起远汀,鬼火出破墓”远处汀洲传来悠扬的渔歌,声音在寂静的夜里飘荡;而破败的坟墓旁,忽明忽暗的鬼火幽幽闪现。一“起”一“出”,将充满生活气息的渔歌与阴森恐怖的鬼火并置,打破了此前的静谧,使场景陡然变得荒怪,增添了神秘色彩。“凄清醒醉魂,荒怪入诗句”,直抒胸臆,道出诗人的情感与创作灵感。眼前凄清荒怪的景象,让原本或许带着醉意的诗人瞬间清醒,这些独特的见闻触动了他的诗兴,成为创作的素材。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特殊情境的感受,也暗示了诗人以诗记录生活、寄托情感的文人特质。“到家夜已半,伫立叩蓬户”,叙述归家时刻。当诗人抵达家中,已是夜半时分,他静静地站立在门前,轻叩简陋的柴门。“伫立”一词,将诗人归家时复杂的情绪表现得含蓄而深沉,既有历经跋涉后的疲惫,又有即将见到家人的期待。“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莫”,结尾充满温情与慰藉。打开门,看到年幼的孩子还在挑灯夜读,诗人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一温馨场景驱散了一路的孤寂与恐惧,岁月迟暮的伤感也在这一笑中得到抚慰,凸显出亲情的珍贵与温暖,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自贻》

下一篇:宋·陆游《枕上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