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xún
méi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xiǎo
xuě
shàng
xún
méi
shí
duǎn
mào
luàn
chā
jiē
fán
zhī
rén
kàn
zhě
qiè
xiāng
lǎo
xiōng
zhōng
cháng
yǒu
shī
guī
lái
qīng
dēng
gěng
chuāng
fēi
xīn
jìng
zào
huà
chí
shuǐ
qiǎn
fēng
zào
xiào
jiān
zuò
fēi
cǎo

译文

小雪时节在湖上寻访梅花,短小的帽子上随意插满了繁盛的梅枝。路上的行人看着我,私下里相互议论,说这位老者胸中常常充满诗意。归来后,青灯在窗扉前闪烁,心境忽然融入了大自然的奥秘之中。墨池里的水浅浅的,笔锋也有些干燥,我笑着拂过吴地的笺纸,写下奔放的草书。

逐句剖析

"小雪湖上寻梅时":小雪时节在湖上寻访梅花,

"短帽乱插皆繁枝":短小的帽子上随意插满了繁盛的梅枝。

"路人看者窃相语":路上的行人看着我,私下里相互议论,

"此老胸中常有诗":说这位老者胸中常常充满诗意。

"归来青灯耿窗扉":归来后,青灯在窗扉前闪烁,

"心镜忽入造化机":心境忽然融入了大自然的奥秘之中。

"墨池水浅笔锋燥":墨池里的水浅浅的,笔锋也有些干燥,

"笑拂吴笺作飞草":我笑着拂过吴地的笺纸,写下奔放的草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湖山寻梅》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描写小雪天诗人在湖上寻梅,短帽插满梅枝引得路人议论的场景;后四句写归来后青灯下心境融入自然,虽墨浅笔燥仍兴致勃勃写下草书的情景。全诗语言自然明快,展现了诗人寻梅时的喜悦与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写就于南宋年间,恰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之时。诗人延续了“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创作脉络,借咏梅寄怀。诗中小雪节气寻梅的场景刻画,反映了宋代文人观照自然时序的生活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出游诗。诗歌描绘了冬日小雪时在湖上寻梅的情景,以及归来后提笔作书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寻梅过程中的诗意情怀。

2. 写作手法

烘托:“路人看者窃相语,此老胸中常有诗”两句以路人私下议论的神态以及议论的话语,侧面烘托诗人即景赋诗的创作习惯,展现其生活处处皆可入诗的独特才情。

3. 分段赏析

“小雪湖上寻梅时,短帽乱插皆繁枝”两句是描写诗人寻梅的场景。“小雪”点明了寻梅的时节,带着些许寒意的天气更衬出梅花凌寒绽放的特质;“湖上”则交代了寻梅的地点,水畔梅影相映,别有一番意境。“短帽乱插”是极具画面感的细节,诗人随手将折下的梅花插在帽上,“乱”字不见凌乱,反而透着随性自在的兴致,“皆繁枝”则写出梅花枝丫繁茂、花苞满缀的景象,可见诗人寻得佳梅后的欣喜之情。​“路人看者窃相语,此老胸中常有诗”两句转向描写路人的反应。“窃相语”刻画了路人私下议论的神态,他们或许不懂诗人为何对梅花如此痴迷,却从他的举动中感受到那份脱俗的雅兴。“此老胸中常有诗”是路人对诗人的评价,这看似平实的话语,实则点出了诗人随时随地都能从自然中汲取诗意的特质,也从侧面烘托出他作为诗人的独特气质,生活处处皆可入诗,眼前的寻梅之举本身就是一首流动的诗。​“归来青灯耿窗扉,心镜忽入造化机”两句写诗人归来后的心境。“青灯耿窗扉”描绘了夜晚灯下的景象,青灯的微光映照着窗扉,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为诗人沉思提供了环境。“心镜”比喻诗人澄明宁静的内心,“造化机”指大自然的奥秘与生机。一个“忽入”写出了诗人在静思中豁然领悟的瞬间,白天寻梅所见的景象与心中的感悟交融,让他突然洞悉了自然造物的精妙,这种顿悟是诗意萌生的关键。​“墨池水浅笔锋燥,笑拂吴笺作飞草”两句展现了诗人创作的情景。“墨池水浅笔锋燥”看似写创作条件的简陋,墨池水浅、笔锋干涩,却丝毫没有阻碍诗人的灵感,反而透着一股急于抒发的冲动。“笑拂吴笺”中的“笑”字饱含着创作的愉悦,诗人从容地铺开吴地所产的精致纸张,“飞草”指狂放不羁的草书,既呼应了前文“乱插”的随性,又写出了诗人将心中感悟付诸笔端时的酣畅淋漓,可见梅景带来的诗意已在他心中激荡成澎湃的创作动力。

4. 作品点评

此诗体现了陆游晚年诗风的转变,将李白式的浪漫想象与杜甫式的沉郁顿挫相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穷居》

下一篇:宋·陆游《夏五月方闵雨忽大风雨三日未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