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根浮动叹吾衰":牙齿的牙根已经松动,我不禁感叹自己已然衰老,
"山栗炮燔疗夜饥":把山里的栗子用火炒制后,用来缓解我夜晚的饥饿。
# 燔:烧烤。,炮:爆炒可称炮。,山栗:栗子,板栗。
"唤起少年京辇梦":(吃着炒栗子)唤起了我少年时代在京城时的种种梦想和回忆,
# 京辇:京师。《晋书·元帝纪》:“凶胡敢帅,犬羊逼迫京辇。”
"和宁门外早朝来":回想起当年在和宁门外参加早朝的情景啊。
# 和宁门:南宋皇宫的北门。《武林旧事》:“故都宫殿;和宁,北门。”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是实写,描绘了诗人当下衰老的状态以及以炒栗充饥的情景。“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是虚写,回忆起少年时在京城和宁门外早朝的情景,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夜食炒栗这一行为和炒栗本身,引发了对少年时期在京城生活的回忆和感慨。炒栗成为了触发情感的媒介,诗人借“炒栗”这一事物,将当下的生活场景与往昔的经历和情感紧密相连,使情感的抒发自然而深沉。对比:诗中存在着明显的今昔对比,诗人将如今齿根浮动、以炒栗疗饥的衰老现状,与少年时在京城意气风发、参与早朝的情景相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岁月变迁、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感伤,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厚重。细节描写:“齿根浮动”是一个极为细腻的细节描写,通过牙齿松动这一身体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衰老的状态,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岁月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齿根浮动叹吾衰:诗的开篇,诗人直白地发出喟叹。“齿根浮动”这一身体细节,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牙齿本应坚固,如今却松动摇晃,成为诗人衰老的直观写照。“叹吾衰”三字,一个“叹”字饱含着复杂情绪,有对身体机能衰退的无奈,也有对时光悄然流逝的感伤。陆游一生心怀壮志,渴望收复失地,然而此时,身体的衰老让他意识到,许多抱负或许难以实现,壮志未酬身先衰的悲哀,在这一句中初露端倪。山栗炮燔疗夜饥:此句承接上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一个生活场景。“山栗炮燔”,点明了食物是经过炒制的山栗,“炮燔”生动地展现出炒栗的制作过程,仿佛能让人闻到栗子在锅中受热翻炒,散发出的阵阵香气。“疗夜饥”直白地说明吃炒栗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夜间的饥饿。在这简单的描述中,诗人在孤寂的夜晚,以炒栗充饥的画面跃然纸上,同时也暗示出他生活的平淡与清苦,与他曾经的壮志豪情形成鲜明对比。唤起少年京辇梦:吃到炒栗,诗人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过去。“唤起”一词,将现实与回忆的界限瞬间打破。“少年京辇梦”,“京辇”指代京城,这里指陆游年轻时在京城的经历。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心怀报国之志,在京城中积极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出入宫廷,参与早朝等事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待。这一句,饱含着诗人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怀念,那些在京城的日子,充满了理想与激情,是他生命中一段珍贵的时光。和宁门外早朝来:“和宁门”是南宋临安皇宫的南门,是官员早朝的必经之地。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在和宁门外等待早朝的情景。清晨,天色未明,官员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在门外恭敬等候,气氛庄严肃穆。那时的陆游,心中满是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在朝堂上为国家建言献策,一展宏图。而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早朝场景只能在回忆中重现,强烈的今昔对比,让诗人的感慨愈发深沉。曾经的抱负难以实现,现实的衰老又无法改变,诗人在回忆与现实的落差中,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
上一篇:宋·陆游《村饮》
下一篇:宋·陆游《雨夕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