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chéng
西
zhū
sēng
shè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shì
tiān
gōng
wài
rén
kàn
shān
kàn
shuǐ
yóu
shēn
xiǎn
zhí
shàng
fēi
shuāng
yún
dòng
qián
tou
àn
jīn
wàn
niú
zhǔ
yuè
shēng
shòu
gōng
chén
fēi
hào
kān
zhāo
huàn
wǎng
piāo
rán
jué
gèng
zhēn

译文

我是天公法度以外的人,看山看水有着自由的身躯。脚踏木鞋径直跑上长着苔藓的山崖,在白云缭绕的山洞前,我撩开头巾,露出前额。相隔万里,想招呼牛渚山上的月亮,一辈子不受庙公那样的礼节和作风的熏陶。不是没有好的客人值得招唤,独自一人,飘然前往,感觉更贴切。

逐句剖析

"我是天公度外人":我是天公法度以外的人,

# 度外:犹言不在意也。

"看山看水自由身":看山看水有着自由的身躯。

# 自由身:谓可以率行己意之身也。

"藓崖直上飞双屐":脚踏木鞋径直跑上长着苔藓的山崖,

# 屐:履之泛称,如草屐,锦屐。古音为入声。,藓崖:丛生藓草之岩崖也。

"云洞前头岸幅巾":在白云缭绕的山洞前,我撩开头巾,露出前额。

# 幅巾:古制服。用缣向后襆发,后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万里欲呼牛渚月":相隔万里,想招呼牛渚山上的月亮,

# 牛渚月:相隔万里,想招呼牛渚山上的月亮,

"一生不受庾公尘":一辈子不受庙公那样的礼节和作风的熏陶。

# 庾公:指晋庾亮。

"非无好客堪招唤":不是没有好的客人值得招唤,

"独往飘然觉更真":独自一人,飘然前往,感觉更贴切。

# 真:天真自然、无思无欲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游城西诸僧舍》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作于乾道九年(1173)的夏天,当时陆游在嘉州。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热爱自然、追求高远理想与独立人格的隐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通过对比手法,将世俗的社交与作者的独处进行对比。虽然身边不乏可以招唤的好客,但作者却选择独往独来,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超然物外、追求真我的决心。借景抒情:整首诗歌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追求。无论是长满青苔的悬崖、云雾缭绕的洞口,还是万里之外的牛渚之月,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与抒发。

2. 分段赏析

“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开篇即点明主题,作者自比为“天公度外人”,意味着自己不受世俗规则的束缚,超脱于尘世之外。以“看山看水自由身”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自由与自在,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藓崖直上飞双屐,云洞前头岸幅巾。”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作者隐逸生活的场景。在长满青苔的悬崖上,作者穿着木屐轻快地攀登;在云雾缭绕的洞口前,他悠闲地戴着头巾。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也体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这里“牛渚月”象征着高远与纯净,作者想要呼唤万里之外的牛渚之月,表达了自己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而“一生不受庾公尘”则是对世俗纷扰的坚决拒绝,庾公尘在这里象征着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牵绊,作者以此表明自己不愿被世俗所累,坚守独立人格的决心。“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交与独处的态度。虽然身边不乏可以招唤的好客,但作者却选择独往独来,因为这种独处的状态让他觉得更加真实与自在。这体现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与对真我追求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夜兴》

下一篇:宋·陆游《初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