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傍枫林结数椽":偶然在那枫林旁边建造了几间房屋,
# 椽:这里指代房屋。
"东归也复度流年":向东归来之后也就这样度过岁月时光。
"汀洲雁下依残水":在水边的小洲上,大雁飞落下来,依偎着那快要干涸的残水,
"墟里人行破夕烟":村落里有人在行走,打破了傍晚的炊烟。
"十月风霜欺客枕":十月份的风霜侵袭着我这漂泊之人的枕头,
"五更鼓角满江天":五更天的战鼓和号角声回荡在江天之间。
"散关清渭应如昨":大散关和清澈的渭水应该还像往昔一样吧,
# 如昨:像从前一样。
"回首功名一怆然":回头看看自己追求的功名,不禁感到一阵悲伤。
# 怆然:悲伤的样子。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幽居时所见的枫林、残水、雁、墟里人、夕烟等景象,以及十月风霜、五更鼓角的氛围,体现了诗人东归后闲度流年的苦闷,表达了对关河战事的深切悬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汀洲雁下依残水,墟里人行破夕烟”的乡村景象,以宁静的画面衬托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借风霜、鼓角等景象,营造出凄清、雄浑的氛围,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对国事的忧虑。拟人:“十月风霜欺客枕”中,“欺”字将风霜赋予人的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环境的恶劣,也侧面烘托出诗人作为游子的孤苦无依。
3. 分段赏析
开篇“偶傍枫林结数椽,东归也复度流年”,诗人点明自己东归后在枫林旁搭建几间房屋,平淡地叙述着日复一日消磨时光,流露出闲居的无奈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汀洲雁下依残水,墟里人行破夕烟”,此联描绘出一幅乡村傍晚的画面,汀洲上大雁落下,傍着残水,村落中人们穿行,打破夕烟,以宁静之景衬内心孤寂,饱含对时光空逝的惆怅。“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十月的风霜侵袭着游子的枕头,五更的鼓角声响彻江天,借风霜、鼓角营造出凄清、雄浑的氛围,既体现出环境的恶劣,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对关河战事的深切悬念。最后“散关清渭应如昨,回首功名一怆然”,诗人回忆起散关、清渭的往昔,那曾是他关注与梦想建功之处,如今回首,功名未就,怆然之感油然而生,深刻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悲哀。
上一篇:宋·陆游《安仁道中》
下一篇:宋·陆游《秋雨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