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月下嬉游处":曾在灯前月下嬉戏游乐的地方。
"向笙歌、":在笙歌缭绕、
"锦绣丛中相遇":锦绣簇拥的场合与你相遇。
"彼此知名":彼此早已知晓对方声名,
"才见便论心素":才一见面便倾诉素来的心意。
"浅黛娇蝉风调别":你描着浅淡的眉黛,鬓发如娇俏的蝉翼,风韵格调格外不同,
"最动人、":最动人的是、
"时时偷顾":你不时偷偷回望的眼神。
"归去":分别归去后。
"想闲窗深院":想必你在幽静的窗下、深邃的庭院里,
"调弦促柱":调弄琴弦、紧按琴柱。
"乐府初翻新谱":刚刚为乐府翻新了曲谱。
"漫裁红点翠":随意地描绘着红花绿草,
"闲题金缕":悠闲地题写金缕词章。
"燕子入帘时":当燕子飞入帘幕时,
"又一番春暮":又到了一番暮春时节。
"侧帽燕脂坡下过":斜戴着帽子从燕脂坡下走过,
"料也记、":料想你也记得、
"前年崔护":前年像崔护那样的相遇。
"休诉":不必诉说。
"待从今须与":从今以后一定要把,
"好花为主":把美好的花朵当作重点(去珍惜)。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游抒情词。借宴饮时的笙歌氛围、调弦奏乐的场景,人物娇美的妆容模样,新曲创作中对词句的精心雕琢,燕子入帘、春暮来临的时光流转之景,以及勾连今昔的典故,写出了对往昔嬉游岁月的追忆、时光悄然流逝的感慨,还有“好花为主”所寄托的对未来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用典:“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一句巧用崔护的典故。崔护曾在清明游城南,遇一女子,次年再访,女子已不在,遂题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表达物是人非的怅惘。陆游在此借这一典故,写自己经燕脂坡时,猜想对方也会记起前年如崔护遇女子般的相遇,将昔日情事与典故中错过的遗憾相勾连,抒发对过往相逢的怀念与今时的怅惘情愫。意象组合:上片以“灯前月下”“笙歌锦绣丛中”“调弦促柱”组合成宴游场景,光影、乐声与宴饮氛围交织,勾勒热闹欢畅的情境;下片“燕子入帘”“春暮”组合,以燕归、春尽意象叠加,构建时光悄然流逝的意境,两组意象分别呈现当下欢娱与时序变迁。细节描写:“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以“浅黛”“娇蝉”细写妆容,“时时偷顾”描动作细节,既显女子娇俏情态,又暗透彼此间的微妙情愫,让人物形象鲜活可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写相遇的场景。在灯光明亮、月光皎洁的游乐之地,在歌舞喧嚣、衣着华丽的人群中彼此相遇。“灯前月下”“笙歌锦绣”描绘出热闹繁华的环境,“相遇”点出故事的开端,为后续情感发展铺垫氛围。“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描相遇后的投契与对方的风姿。两人原本就知晓对方,刚见面便倾诉内心的真情。那淡淡的眉妆、如蝉翼般的鬓发,气质格外不同,最动人的是她时常偷偷回望的神情。“论心素”显一见如故的投缘,“浅黛娇蝉”细写女子妆容,“时时偷顾”描其羞涩含情之态,鲜活生动。“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写分别后的思念。分别之后,猜想她在幽静的窗下、深深的庭院中,正拨弄琴弦、调整音柱。“归去”点出分别,“想”字转入想象,“调弦促柱”以女子弄琴的细节,托出对其的牵挂,余韵悠长。下片“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写别后的生活与情思。新的乐府曲调刚刚谱写出来,随意地描绘花草、题写华美诗句。“翻新谱”“裁红点翠”“题金缕”皆为雅致之事,既显生活的闲逸,又暗含借笔墨排遣思念的意味。“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燕子飞入帘中的时候,又一个春天即将过去。斜戴着帽子从燕脂坡下走过,料想她也记得像“崔护题诗”那样的前尘往事。“燕入帘”“春暮”暗喻时光流逝,“崔护”的典故(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点出对过往相遇的怀念,含物是人非的怅惘。“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收束全篇表珍惜之意。不必诉说愁苦,从今后定要珍惜美好,像爱护好花一样珍视眼前的缘分。“休诉”劝止愁绪,“好花为主”以花喻人,显想要珍惜当下、把握真情的决心,情感由怅惘转为坚定,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