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zhuó
jǐn
cāng
láng
qīng
lián
dàn
dàng
rén
cái
míng
sāi
tiān
shēn
shì
lǎo
fēng
chén
shì
nán
tuī
wǎn
rén
shuí
jiàn
pín
míng
chuāng
shù
biān
zài
cháng
huá
xīn

译文

流寓在濯锦江边的诗圣杜甫,漂泊于神州大地的诗仙李白。他们的才学和名声充满了天空大地,却衰老于恶劣的人间风尘。这样的高洁之士竟然报国无门,哪个人们看得起无权无钱的穷困?惟有窗前的几册诗稿,与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的景色一样万古长新。

逐句剖析

"濯锦沧浪客":流寓在濯锦江边的诗圣杜甫,

# 沧浪客:指杜甫。杜甫诗:“卿到朝廷说老翁,飘零已是沧浪客。”沧浪:沧浪,江河名,指汉水。古有《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孔子、孟子都曾经提到它,楚辞《渔父》中有一段经典对白,也提到这首《沧浪歌》。诗的直译就是“沧浪水清的时候可以用来洗涤冠缨;沧浪水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传统士人的一种信念是,世事清明时,可以出仕为民造福;世事混乱时,也不必过于清高自守,这是渔父劝屈原无果后离去时的歌词,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就是人在世上,要“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审时度势,随遇而安”的意思。,濯锦:指成都濯锦江,即锦江,代指成都。一般认为,濯锦江是指岷江流经成都附近的一段,现称府南河。另一说是指成都市内的浣花溪。据说在这里洗濯蜀锦,可以使锦的

"青莲澹荡人":漂泊于神州大地的诗仙李白。

# 澹荡人:经常处于旅途中的人。李白《古风·齐有倜傥生》诗:“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澹荡:流动不定。,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才名塞天地":他们的才学和名声充满了天空大地,

"身世老风尘":却衰老于恶劣的人间风尘。

"士固难推挽":这样的高洁之士竟然报国无门,

# 推挽:前拉曰挽,后送为推。推挽就是现在“提携、奖掖”的意思。

"人谁不贱贫":哪个人们看得起无权无钱的穷困?

"明窗数编在":惟有窗前的几册诗稿,

# 明窗:明亮的窗户。

"长与物华新":与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的景色一样万古长新。

# 物华:自然景色,万物的精华。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李杜诗》为南宋陆游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前两联以“濯锦沧浪客”“青莲澹荡人”指代杜甫、李白,叙写二人“才名塞天地”却漂泊困顿的命运;后两联转写士人难遇赏识、世态轻贫的共性境遇,点明唯有诗书才能与天地同新。全诗既表达对先贤的追慕,隐含对诗歌永恒价值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对自身仕途困顿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于开禧三年(1207)春在山阴闲居时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怀诗。借对李白、杜甫身世遭际的追溯与诗作价值的赞颂,对他们死于万里风尘的不幸遭遇感慨不平,同时也寄托自身仕途困顿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青莲澹荡人”化用李白《古风》“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句,以“青莲”代指李白,突出其高洁飘逸的气质。用典:“濯锦沧浪客”化用了《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的典故:屈原被放逐后,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见他形容憔悴,就问他为何如此落魄。屈原表示自己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才被放逐。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必过于清高,像沧浪的水,清时就洗帽缨,浊时就洗脚,要懂得顺应环境。屈原却坚持自己的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投江也不愿蒙受世俗尘埃。渔父听后,微微一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离开了。此处借此典,暗指杜甫的漂泊经历,及其如屈原般身处浊世却坚守高洁的品质。

3. 分段赏析

首联勾勒李杜人生底色。杜甫漂泊西南、筑草堂栖身,李白虽有恬退之态却难被世用,以简洁勾勒,为后文叹不幸、赞诗名做铺垫,让诗人才子与坎坷际遇初现关联。颔联、颈联聚焦李杜生前不幸。“才名塞天地”与“身世老风尘”形成强烈反差,归因世道昏浊、政治腐败,更点明无当政援引、遭世俗轻贱的现实困境。陆游愤怒于李杜怀才不遇,实则借古伤今,将自身仕途蹭蹬、难酬壮志的身世之感,融入对先贤遭遇的共情,使个人悲慨与历史喟叹交融。尾联称赞李杜的诗能永远流传。用“物华新”来比喻他们的诗歌,就像永远鲜艳的风景一样,不会被时代限制,一直保持着艺术的生命力。这既是对李杜诗歌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暗暗体现了陆游对文学经典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坚定想法,让整首诗在感叹身世之后,上升到对诗歌永恒性的赞美,从个人的情感转变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入城》

下一篇:宋·陆游《夏夜不寐有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