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tíng
yuàn
xiāo
tiáo
qiū
shēn
tóng
zhù
hǎi
nán
chén
yōu
rén
tīng
jìn
jiāo
qīng
dēng
huà
xīn

译文

庭院在浓厚的秋意中显得萧条冷落,铜炉中燃着一炷海南沉香。幽居之人听遍了芭蕉叶上的雨声,独自对着青灯倾诉自己的心事。

逐句剖析

"庭院萧条秋意深":庭院在浓厚的秋意中显得萧条冷落,

"铜炉一炷海南沉":铜炉中燃着一炷海南沉香。

# 海南沉:海南生产的沉香。

"幽人听尽芭蕉雨":幽居之人听遍了芭蕉叶上的雨声,

"独与青灯话此心":独自对着青灯倾诉自己的心事。

# 青灯:青荧的油灯,也用来惜指孤寂、青苦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夜》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庭院萧瑟与沉香袅袅的对比,勾画深秋寂寥;后两句借芭蕉雨声与青灯独对的场景,抒写无人共语的孤寂。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冷,既体现陆游晚年诗风的沉郁特质,亦展现宋代文人“以物观心”的典型创作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雨夜》作于淳熙七年八月,也是诗人在抚州任上时写下的。诗人历经宦海浮沉与北伐理想破灭后,常借雨夜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材围绕秋夜雨中诗人的所见所感。首句描绘出庭院在秋意浓厚时的萧条景象。次句写铜炉中燃着海南沉香。后两句叙述幽居之人听尽芭蕉雨,独自与青灯倾诉心事。全诗借雨夜之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铜炉一炷海南沉”“独与青灯话此心”,对铜炉中沉香和青灯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雨夜独处的情景,强化了孤独的氛围,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借景抒情:“庭院萧条秋意深”“幽人听尽芭蕉雨”,通过描写萧条的庭院、秋意以及芭蕉雨等景色,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将诗人的孤独、感怀之情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雨夜》首句描绘出一幅秋夜庭院的萧条画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萧条”一词奠定了全诗孤寂的情感基调,为后文诗人情感的抒发做铺垫。次句通过对铜炉中燃烧的海南沉香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展现出环境的静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第三句写幽居的诗人听着芭蕉叶上的雨声,“听尽”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只能以听雨声来打发时间。末句描绘出诗人独自对着青灯,仿佛在与青灯诉说心事的场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生活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雨夜》以秋夜庭院为画布,将雨打芭蕉、青灯独对的寻常场景升华为情感载体,展现了唐宋文人借景抒怀的典型笔法。诗中“芭蕉雨”与“铜炉沉香”的意象组合,既构建了视听交织的萧瑟意境,又以“独与青灯话此心”的拟人化独白,将无形孤寂凝为可触的灯影对话,体现了陆游白描写实中见深情的语言功力。作为其晚年闲居时期的作品,此诗未着墨家国大义,却以生活细节折射出南宋士人幽微的精神世界,成为观察宋代咏怀诗生活化转向的一扇小窗。末句“独与青灯话此心”以极简物象激活无限遐思,青灯不语而心事尽诉,生动展现了宋诗“以俗为雅、化静为动”的艺术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喜雨》

下一篇:宋·陆游《待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