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méi
huā
yǒu
jiù
méng
jīn
bái
wèi
wàng
qíng
chóu
suǒ
xiào
duō
wéi
hèn
xiāng
tài
shòu
shēng
shēn
shì
céng
yuàn
kōng
fēng
liú
zhèng
qīng
chéng
zēng
bīng
xuě
xíng
rén
shǎo
shì
qiàn
hóng
鸿
wèi
shēng

译文

我曾经和梅花有过终生的约定,到如今白发苍苍,从未忘却这份感情。不忧愁被人取笑,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只遗憾因为相思,身体太瘦弱。身世飘零落魄,从没有对着空谷怨叹,我风流不羁的性格,正适合与清奇的梅花相伴。在这冰雪不断冷天,路上行人逐渐稀少,只有试着请求飞鸿,帮我寄上一封书信。

逐句剖析

"我与梅花有旧盟":我曾经和梅花有过终生的约定,

# 旧盟:过去的约定。

"即今白发未忘情":到如今白发苍苍,从未忘却这份感情。

"不愁索笑无多子":不忧愁被人取笑,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 子:果实,结果。这里借指成就、成果。,索笑:索取笑容,取某人一笑,博红颜一笑。

"惟恨相思太瘦生":只遗憾因为相思,身体太瘦弱。

# 瘦生:瘦弱的样子。

"身世何曾怨空谷":身世飘零落魄,从没有对着空谷怨叹,

"风流正自合倾城":我风流不羁的性格,正适合与清奇的梅花相伴。

# 倾城: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这里借指梅花的气质碾压群芳。,合:合适。

"增冰积雪行人少":在这冰雪不断冷天,路上行人逐渐稀少,

"试倩羁鸿为寄声":只有试着请求飞鸿,帮我寄上一封书信。

# 羁鸿:征鸿,飞雁。,倩:请(别人代替自己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陆游一生爱梅、咏梅,梅花在他的笔下常常是其精神品格的象征。在这首诗中,陆游以梅花为吟咏对象,开篇便点明自己与梅花早有情谊,即便如今已生白发,这份对梅花的喜爱与钟情依旧未减。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如“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写对梅花的情感,“身世何曾怨空谷,风流正自合倾城”借梅花自喻,表达自己虽身世坎坷,却如梅花般不怨天尤人,坚守自身的高洁与风流。最后“增冰积雪行人少,试倩羁鸿为寄声”描绘了梅花所处的冰天雪地、行人稀少的环境,同时诗人欲借羁鸿为梅花寄声,进一步抒发了对梅花的深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坚守。整首诗将对梅花的喜爱与自身的人生际遇、精神追求紧密相连,体现了陆游诗歌中一贯的托物言志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梅花的咏物诗,以梅花自比,借梅花的高洁品质与坚韧不屈,含蓄却有力地传达出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忠心,以及那份矢志不渝的忠诚情怀。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这是本诗最主要的写作手法。陆游借梅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向。梅花生长于空谷,即便处于“增冰积雪”的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风流正自合倾城”的姿态,不怨身世,这正是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诗人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屡遭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同梅花在困境中坚守高洁一样。对比:诗中梅花所处的“增冰积雪行人少”的寒冷、孤寂环境,与梅花“风流正自合倾城”的风姿形成鲜明对比。恶劣的环境更衬托出梅花的坚韧和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拟人:“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中“索笑”将梅花拟人化,把梅花当作能够与自己交流情感、带来欢笑的对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相思之情,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梅花》的首联中“我与梅花有旧盟”,别具一格,瞬间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引领我们踏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显然,诗人对梅花的钟情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那神秘的“旧盟”。细细品味,这“旧盟”实则是诗人自幼便立下的宏伟志向——投身抗金报国的大业,收复沦陷的国土,实现大宋王朝的中兴。这一理想,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扎根于诗人的心中。紧接着,“即今白发未忘情”,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执着而坚定。岁月流转,即便已满头白发,诗人对梅花(亦或是对祖国)的深情依旧炽热,未曾有丝毫消减。颔联“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这两句,内涵丰富。诗人在此处并非仅仅描述自身情感,更像是对自己坎坷人生的一种深刻注解。“无多子”中的“子”,象征着植物的果实,寓意着成果、成就。诗人坦言,自己并不惧怕他人嘲笑自己未能取得辉煌的人生成就,然而,他真正担忧的是,因相思成疾而身体日益消瘦。这背后的深意是:一旦国家面临危难,急需他挺身而出之时,他唯恐自己瘦弱的身躯已无法再奔赴战场,为国家奋勇杀敌。颈联“身世何曾怨空谷,风流正自合倾城”,尽显诗人的豁达与自信。尽管身世坎坷,处境落魄,但诗人从未有过自怨自艾的“空谷之叹”。他坚信,自己出众的风度与气质,与梅花那倾国倾城的美丽相得益彰。这不仅是对自身魅力的肯定,更暗示着诗人认为自己完全具备为国家肩负重任的能力和才华。尾联“增冰积雪行人少,试倩羁鸿为寄声”,描绘出一幅冰天雪地、行人稀少的清冷画面。这一景象,实则暗喻着南宋朝廷当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如同严寒的冬日,前路艰难。而“行人少”则象征着愿意为国家全力以赴、奔走效劳的人寥寥无几。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只能寄希望于那漂泊的鸿雁,恳请它们为自己传递对梅花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与无限忠诚。

4. 作品点评

在《梅花》这首诗中,诗人对梅花的情感真挚而浓烈,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对梅花的钟情。而这份对梅花的深情,实则寄托着他对祖国那如江海般深沉、似磐石般坚定的热爱。诗人的一生,都在为抗金北伐的理想而不懈奋斗,满腔热血都渴望能为国家抛洒,一片忠心皆愿为朝廷尽效。然而,命运弄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与重视,他的才华与抱负,也一直被埋没。即便如此,他对国家的忠诚从未改变,只是心中的那份深情与无奈,只能借梅花来倾诉。梅花在诗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诗人精神的寄托、情感的载体。诗人借梅花的高洁与坚韧,表达自己对国家的不离不弃;借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孤勇,抒发自己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记梦》

下一篇:宋·陆游《排闷》

猜你喜欢